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经典之作).pptVIP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析】 本章孔子提出敏事慎言即好学,也就是说,言行 也是学问。即情商,情商高者更易成功。 毛泽东说:“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发出号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上山下乡运动) 《红楼梦》名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孔子对君子德行的要求:尚俭、敏事、慎言、就道、正己。淡化物质追求,完善道德品质,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 【名人事例 】宋代名臣王曾考科举连中三元,道贺的人说:“士子连登三元,一生吃穿不尽。”意思说你考出来了,一生不愁吃不愁穿了,王曾正色回答:“曾生平志不在温饱。”做官固然是一种职业,但绝不能仅仅把它看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因而庸庸碌碌,甚至为非作歹。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祸从口出 毕福剑 毕福剑被“封杀”的起因,源于4月6日开始在网络上流传的一段视频。一席好友围坐在饭桌前,主角老毕唱起了经典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选段。50后、60后听着革命样板戏长大,老毕每唱一句,都要加一句戏谑性的评论,其中还涉及到对已故领袖的大不敬。 吃饭有风险,调侃需谨慎 某时代最经常出现的场景是,大家兴高采烈上街游行,高呼“毛主席万岁!”“打倒刘少奇”的口号。话说那一次,某单位游行队伍高高兴兴喊口号;领头的老张大概喊得顺溜了,于是喊:“打倒毛……”话音未落老张面如死灰!愤怒的游行队伍一下子将老张围起来,口号震天响、拳头雨点般打下来!大家痛斥这个隐藏在革命队伍中的“反革命分子”!发誓要将老张打倒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8、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不幸短命死矣(3)。今也则亡(4),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4)亡:同“无”。 【译文】鲁哀公问道:“你的学生哪个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不把自己的怒气(或者对某人的怒气)发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不重犯早先犯过的错误,他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好学的了,再没听说过好学的人了。” 【评析】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解读】孔子可以从方法、态度、时间上去回答好学的提问。但孔子没有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回答,而是直接从道德修养角度去回答,“不迁怒”,“不贰过。”朱熹说:“怒于甲者,不移于乙,过于前者,不移于后。”“不迁怒”常人十分难以做到,如在上级那里受了气,挨了批评,迁转给下级,在父母那里受了气,在自己子女身上发泄,在外窝了火,对内发泄,在内蒙屈,对外发泄。 “己所不欲,强施于人”,这类人生活中比比皆是,凡怒而欲发,思颜子“不迁怒”,三字,真可谓一剂良药。 9.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自己(增加学识、修养道德),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向别人卖弄。” 10、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爱众,而亲仁(5),行有余力(6),则以学文(7)。” 【注释】(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6)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7)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孔子说:“后生小子进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就要敬重长上,谨慎而诚实,广泛地关爱大众而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几点以后还有力量,就用来学习礼乐制度和文化知识。” 【评析】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1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1)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2)其子也。” (1)异闻: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

文档评论(0)

Epipha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