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化学九上4.1空气的成分 市一等奖优质课.ppt

鲁教化学九上4.1空气的成分 市一等奖优质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来自宝岛台湾的新鲜空气5块,大陆井冈山的4块,大家来看一看,瞧一瞧。”2013年2月1日上午,陈光标走上南京街头,大声吆喝着自己的新概念罐装空气产品,引来不少市民的围观。陈光标告诉记者,全国半数城市的最近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让自己的新鲜空气产品供不应求。陈光标表示,若环境污染持续,人们未来出门将佩戴防毒面具,新鲜空气将会成为生活必备品。 极具创意的罐装城市空气 思乡者的最爱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交流讨论 你知道空气的存在吗? 你所知道的空气是怎样的?请你给大家描述一下。 你能证明空气存在吗? 实验探究一:证明空气的存在 请同学们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实验仪器:烧杯(装有大半水)、试管、注射器、塑料袋、饮料一杯、矿泉水瓶及其他仪器若干。 哪些生活事实能证明它们的存在? 思考:空气是否单一的物质?若否,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空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事实:松脆的饼干放两天就软了-----下雨、下雾、---- 冬天窗上有冰花;打开冰箱会看到水雾。 空气中有氧气存在的事实: 动植物能正常呼吸,食物会变质,金属会锈蚀。 归纳小结 空气中有氮气存在的事实:有些豆科植物的根瘤里有一种叫根瘤菌的微生物,能够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的含氮物质。 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存在的事实: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石灰水露置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液面有白色薄膜。 1、空气的组成 氮气 N2 氧气 O2 稀有气体(主要是Ar) 二氧化碳 CO2 其他气体 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他研究了剩余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气体全部都是氮气。 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 2、空气成分发现史: 多识一点 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定空 气中氧气的含量呢? 动脑思考: 3、将其他气体除去,只剩下氧气,测定氧气体积。 探究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方案选择: 1、利用拉瓦锡的实验方法再进行实验; 4、将氧气除去,然后通过减少的体积来 测定氧气的体积。 2、想办法把氧气拿出来,直接测氧气的体积 探究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思路1:将其他气体除去,只剩下氧气, 测定氧气体积。 思路2:将氧气除去,然后通过减少的 体积来测定氧气的体积。 知识链接: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氮气是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气体,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下图所示装置,注射器向后拉,并观察现象。 现象: 水沿着导管进入容器 原理是: 抽气后,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液体压进容器,且进入的液体体积等于被抽走气体的体积 。 依据上述实验,我们能否利用此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呢? 思维迁移: 蜡烛、磷 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药品的选择: 磷燃烧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 产物为固体装置中压强变化明显。 产物为气体,装置中压强变化不明显。 OK NO 实验原理:(记笔记) 红磷在封闭的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水面上升约1/5,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氧气 真空 瓶内压强变小,水倒吸 水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 化二磷 3、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测定 2、实验现象: 3、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反应文字表达式 P O2 P2O5 五氧化二磷 点燃 磷 + 氧气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冷却到室温,打开止夹,水进入到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 (化合反应) 请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同学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的原因是? 红磷熄灭后,为什么要等到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分析归纳 点燃红磷后为什么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防止白烟污染空气。 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不能漏气 (2)药品应过量 (3)待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