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分子结构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应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分子结构 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主要内容: 搞清光谱的基本原理 掌握利用这些实验方法可以获得哪些有关物质结构的信息 第一节 分子光谱 一、分子光谱的产生与分类 分子光谱是对分子所发出的光或被分子吸收的光进行分光得到的光谱,它是分子内部运动的反映。 分子内部运动有转动、振动和电子运动。能量都是量子化的。 E=E转+E振+E电 分子由ψ1 ψ2时,吸收或发射光子 分子光谱 ΔE=E2-E1 ?=ΔE/h或λ=hc/ΔE ?=1/λ=ΔE/hc ~ 对分子言:ΔE=ΔEr+ΔEv+ΔEe 最小 次之 最大 ΔEr:10-4—0.05ev ~=0.8—400cm-1微波和远红外区 ν ΔEv:0.05—1ev ν=400—8000cm-1红外光区 ~ ΔEe:1—20ev ν=8000—1.6*105cm-1红外光区 ~ 转动能级 转动光谱 振动能级 振动转动光谱 电子能级 电子光谱 跃迁 跃迁 跃迁 二、双原子分子的转动光谱 1、刚性转子模型 (1)把两个原子看作体积可忽略不记的质点 (2)分子的平衡核间距在转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设分子AB绕质心C以角速度ω作转动运动 原子A、B的线速度:VA=rAω,VB=rBω 动能 EA=1/2mAVA2 EB=1/2mBVB2 分子转动能 Er=EA+EB=1/2mAVA2+1/2mBVB2 ∵mArA=mBrB rA+rB=R ∴rA=(mB/mA+mB)R rB=(mA/mA+mB)R VA=(mB/mA+mB)Rω VB= (mA/mA+mB)Rω Er=1/2mA[(mB/mA+mB)Rω]2+1/2mB[(mA/mA+mB)Rω]2 =1/2(mAmB/mA+mB)R2ω2 Er=1/2Ⅰω2 Er=M2/2Ⅰ Me2=L(L+1)?2 L=0,1,2...... 同理:M2=J(J+1)?2 J=0,1,2......转动量子数 M=Ⅰω 转动惯量 Er=1/2ⅠJ(J+1)(h/2π)2=h2/8π2Ⅰ*J(J+1) J=0,1,2...... 1 2 3 J=4 2h2/8π2Ⅰ 0 0 6h2/8π2Ⅰ (1)最低转动能量为0 (2)J越大能级间隔越大 12h2/8π2Ⅰ Er 2、转动能级的跃迁选律 (1)极性分子 ΔJ=±1 即只有相邻转动能级间的跃迁才是允许的 (2)非极性分子 ΔJ= 0 即非极性分子没有纯转动光谱 特点:转动光谱的谱线是等距离排列的,即谱线间隔相等。Δ?=2B。 注意:不是能级等距离排列 ~ ?~=ΔEr/hc=(h/8π2Ⅰc)2(J+1)=2B(J+1) J=0,1,2... 转动常数 Δ?=2B ~ 转动光谱 双原子分子的平衡核间距(键长) 应用: 同位素效应 μ变化则B变化 不变 三、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 1、谐振子模型 谐振子振动能量:Ev=(v+1/2)h?0 v=0,1,2......振动量子数 0 1 2 3 v 1/2h?0 3/2h?0 5/2h?0 7/2h?0 Ev ΔEv h?0 h?0 h?0 特点:振动能级是等间距排列的 2、振动能级的跃迁选律 只有偶极距随核间距变化而变化的分子可发生振动能级的跃迁。 (1)非极性分子 Δν=0 没有纯振动光谱 (2)极性分子 Δν=±1 只有相邻能级之间的跃迁才允许 ΔEv=h?0 可见波数是一定值,因此,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只有一条谱线 应用: (1)由振动光谱求力常数K,讨论化学键强弱 (2)讨论同位素效应。 某原子被同位素取代 力常数K不变 波数发生变化 第四章分子结构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谢谢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