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向沟通 单向沟通:发送者和接受这两者之间的地位不变(单向传递),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收信息。 单向沟通的优点 : 单向沟通的速度快,信息发送者的压力小。 但是接收者没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不能产生平等和参与感,不利于增加接收者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不利于增加接收者的自信心,不利于建立双方的感情。 沟通的双向性 传送者 接受者 信息 反馈 双向沟通 双向沟通中,发送者和接受者两者之间的位置不断交换,且发送者是以协商和讨论的姿态面对接受者,信息发出以后还需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必要时双方可进行多次重复商谈,直到双方共同明确和满意为止 . 双向沟通的优点: 沟通信息准确性较高,接受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产生平等感和参与感,增加自信心和责任心,有助于建立双方的感情。 *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的比较 因素 结果 时间 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需要更多的时间 信息和理解 的准确程度 在双向沟通中,接受者理解信息和发送者意图的准确程度大大提高 接受者和发送 者的置信程度 在双向沟通中,接受者和发送者都比较相信自己对信息的理解 满意 接受者比较满意双向沟通,发送者比较满意单向沟通 噪音 由于与问题无关的信息较易进入沟通过程,双向沟通的噪音比单向沟通要大得多 单向与双向沟通的应用 宜用单向沟通: 一个组织如果只重视工作的快速与成员的秩序; 大家熟悉的例行公事,低层的命令传达; 从领导者个人来讲,如果经验不足,无法当机立断,或者不愿下属指责自己无能,想保全权威。 宜采用双向沟通: 如果要求工作的正确性高、重视成员的人际关系; 处理陌生的新问题,上层组织的决策会议,双向沟通的效果较佳。 三、沟通技巧tips(提示 ) 沟通技巧tips 沟通技巧tips 沟通技巧tips 沟通技巧tips 沟通技巧tips 四、有效沟通的障碍有哪些? 有效沟通: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高,同时还表示组织对内外噪音的抵抗能力强。 有效沟通有哪些障碍呢? 有效沟通的障碍 障碍: 信息发送:表达,观念,态度,反馈 信息接收:态度,观念,需求,期待,环境 理解:表达,接收与接受的能力,交流信息的长度,地位 接受:成见,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矛盾 * 有效沟通的障碍 * 地位差别 信息传递链 团体规模 空间约束 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度 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相似程度 语言 非语言暗示 媒介的有效性 信息过量 有选择地接受 沟通技巧的差异 个人 因素 人际因素 技术因素 结构因素 五、沟通失败原因 ◆缺乏信息或知识 ◆没有说明重要性 ◆只注重了表达,没有注重倾听 ◆没有完全理解对方的话,以至询问不当 ◆时间不够 ◆不良情绪 ◆没有注重反馈 ◆没有理解他人的需求 ◆职位的差距、文化的差距也会造成很多沟通的失败… 高 效 沟 通 的 步 骤 步骤1 事前准备 步骤2 确认需求 步骤3 阐述观点 步骤4 处理异议 步骤5 达成协议 步骤6 共同实施 六、有效沟通的实现 克服沟通中的障碍一般有以下准则 : 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 培养“听”的艺术 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 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 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 非管理工作组 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 听 用口去听 用心聆听 聽 用耳朵听 用眼睛听 开始 心 沟通从 王者 “聽”的艺术 要: 不要: 表现出兴趣 争辩 全神贯注 打断 该沉默时必须沉默 从事与谈话无关的活动 选择安静的地方 过快地或提前做出判断 留适当的时间用于辩论 草率地给出结论 注意非语言暗示 让别人的情绪直接影响你 当你没有听清楚时,请以疑问的方式重复一遍 当你发觉遗漏时,直截了当地问 * 听比说更重要 禅宗曾提出过一个问题,“若林中树倒时无人听见,会有声响吗?”答曰:“没有”。树倒了,确实会产生声波,但除非有人感知到了,否则,就是没有声响。沟通只在有接受者时才会发生。 聆听的原则 适应讲话者的风格 眼耳并用 首先寻求理解他人,然后再被他人理解 鼓励他人表达自己 聆听全部信息 表现出有兴趣聆听 沟通中的漏斗效应 你心里想的 100% 别人听到的 60% 别人听懂的 40% 别人行动的 20% 沟通 漏斗 你嘴上说的 80% 说 7%(你说的什么) 38%(你怎么说) 55%(肢体语言) ? 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