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比分析——各以心声抒胸怀 朱自清 重游(情与思结合) “每一刹那间有每一刹那间的意义和价值” “惆怅着过去,忧愁着未来” 艺术结构 朱文 感情跌宕,大起大落,吐露心中情感 “文人之游”历史情结 ,意气用事 情由景生,景因情移 ——以“梦境”中的喜悦衬托现实的苦闷 艺术感受 王国维“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我之境” (双方互记 ) 为寻梦境的慰籍,但逃不开现实搅扰 屠格涅夫说:“在文学天才身上……自己的声音是最重要的。生动的、自己特有的声调,其他任何人喉咙里都发不出的音调是最重要的。” 朱俞二人,都是正直、坦荡的知识分子。他们真诚作文,在读者面前敞开胸怀,吐露真情,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调。他们由于各自性格和气质的不同,而走着不尽相同的人生道路。 俞以其超然物外的哲理为武器,历经风霜而坦然面对人生;朱出污泥而不染,宁愿以其灿烂的生命为最高的愤怒和抗议。我们从这两篇名同而风格迥异的散文之中,可以找到他们性格、气质和处世哲学的不同,而风格的不同,主要也是这些因素决定的。 * * 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四卷《朱自清文集》。 走近作者 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享有盛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本文选自朱自清《踪迹》,上海亚东国书馆1924年版。 走近作者 朱自清故居新址开放 朱自清和陈竹隐。 俞平伯 (1900─1990.10)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作家。原名俞铭衡,浙江德清人。 朱自清、俞平伯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的年纪相当的著名学者作家,同为浙江人,同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做过北京大学教授;同时写诗写散文,同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同有成果。朱自清写景散文以“绘画的美”从描述的对象“呼之欲出”,在现代写景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实践打破了当时流传的“美文不能用白话”写作的“迷信”。俞平伯则成为《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 朱自清、俞平伯同加入“五四”运动后不久出现的重要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主张文学创作“为人生”的文学观;同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朱自清与俞平伯同时参与发起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一同创办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新诗刊物《诗》月刊。“文学研究会”一九二二年出版的第一本八人诗歌合集的《雪朝》,同收入朱自清、俞平伯的诗。他们俩最早都以创作新诗为主,几乎是上世纪20年代后期同转入散文写作。 这样两位现代文学史上几乎齐名的大家,同乡同学同事同志同情趣,同为好友,连做文章也同题,这不能不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佳话。国内某知名作家撰文说,朱自清、俞平伯不但把秦淮河作尽了;也把同题散文作尽了;把写景散文也作尽了,把作文才气也作尽了;把同题作文也作尽了。一连串作尽,吓得后人不敢再作同题文章了。事实上也是这样,作同题文章在朱、俞同题散文前后都曾有过,都不曾有朱、俞二位大家取得的齐名成就。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同题作文成就最高的要数朱自清、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二位大家的同题散文同被誉为现代散文“美文”的典范,同被称为学生语文课本范文的典范,同为各人的代表作。朱自清在散文开头说:“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俞平伯在散文开头说:“佩弦(朱自清,字佩弦)呢,他是重来,很应当消释一些迷惘的。”他们俩在各自的散文中印证对方的存在,想来他们俩同被良辰美景秦淮河吸引,同游秦淮河相约于作同题散文,并于同年作成刊发。 品读指要 主要内容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了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引人发思古之幽情。 品读指要 艺术特色 富有诗情画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秦淮河在作者笔下如诗、如画、如梦一般。奇异的“七板子”船,足以让人发幽思之情;温柔飘香的绿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飘渺的歌声,似是微风和河水的密语……平淡中见神奇,意味隽永,有诗的意境、画的境界,正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