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教学目标 (1)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通过把握本文 的情感脉络,学习 鉴赏抒情散文。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22年与俞平柏等创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刊物《诗》月刊。19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他的散文善于把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朴素、亲切,娓娓动人,在文学界享有盛誉,被誉为“美文”、“白话美文的模范”,其散文名篇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朱 自 清 朱自清像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俄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作者作为一个自由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存怀疑和恐惧。本文正是反映了作者幻想超脱又无法超脱的苦闷彷徨的心情。 本文的三“美” 画面美 语言美 情调美 求宁静 小径 颇不宁静 得 宁 静 小径 失宁静 空间结构和情感线索 明线:空间变化 暗线:情感变化 文章的线索: (圆形结构) 踪迹 荷塘 家 画面美: 文中写景的语段,勾勒了一幅幅经典的画面。 4-6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点 第4自然段:月光下的荷塘 第5自然段:荷塘上的月色 第6自然段:荷塘四周的景色 探究一 阅读课文4段,分析作者着重写了哪些景物,(写了什么)运用了哪些手法,(怎么写的)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月下的荷塘 弥望 田田 出水很高 (比喻) 零星点缀(拟人、比喻) 缕缕 、歌声 (通感) 颤动(比喻、拟人) 看不见的 脉脉 静 动 幽雅宁静 ( ) ( ) ( ) ( ) ( )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结构详解 荷塘上的月色 ( ) ( ) 月光 月影 如流水 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浮起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 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实 虚 实 虚 朦胧优雅 荷塘的四面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 整体的风光 杨柳 树梢 远山 树缝 灯光 树上 蝉声 水里 蛙声 由远及近、由静及动 写景的特点 第一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作者将自己此时的感情巧妙的融入到对眼前景物的描绘之中,收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第二,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荷塘写“活”。而且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动与静相互衬托,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美。 第三,抓虚实的结合,写出了散文的神韵。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所描绘出来的景物的特点就是“虚”。对眼前景物客观特点的描绘就是“实”。 探究二 朗读第5、6段,从修辞手法、词语的选择、语言特色等方面赏析荷塘的月色和荷塘四面的景色。 语言美: 修辞:拟人、比喻(博喻)、通感 动词:泻、浮、 叠词:曲曲折折、田田、蓊蓊郁郁、亭亭、隐隐约约、淡淡 语言 作用小结: 比喻 拟人 通感 动词 叠词 加强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在遐思中获得无尽的美感享受 更添景物灵动秀人的气质 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精当生动,富于表现力 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和姿态,又使行文轻缓舒徐,读起来节奏鲜明,令人耳目一新 为什么此处要用博喻手法来修饰荷花? 1.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 2.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态,形象生动. 通感 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 (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歌声甜美。 (听觉转为味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