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员(软考教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路交换传送计算机数据效率低 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 这导致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很低。 报文 分组交换的原理(一) 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1101000110101010110101011100010011010010 假定这个报文较长 不便于传输 数 据 数 据 数 据 报文 分组交换的原理(二) 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 首部 首部 首部 分组 1 分组 2 分组 3 请注意:现在左边是“前面” 分组交换的原理(三) 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假定接收端在左边)。 数 据 首部 分组 1 数 据 首部 分组 2 数 据 首部 分组 3 分组首部的重要性 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 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用这样的存储转发方式,最后分组就能到达最终目的地。 分组交换的原理(四) 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 数 据 首部 分组 1 数 据 首部 分组 2 数 据 首部 分组 3 收到的数据 数 据 数 据 数 据 分组交换的原理(五) 最后,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恢复成为原来的报文。 这里我们假定分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差错,在转发时也没有被丢弃。 报文 1101000110101010110101011100010011010010 分组交换网的示意图 H1 A 分组交换网 B D E C H5 H6 H4 H2 H3 H1 向 H5 发送分组 H2 向 H6 发送分组 注意分组路径的变化! 结点交换机 主机 注意分组的存储转发过程 H1 A 分组交换网 B D E C H5 H6 H4 H2 H3 H1 向 H5 发送分组 结点交换机 主机 在结点交换机 A 暂存 查找转发表 找到转发的端口 在结点交换机 C 暂存 查找转发表 找到转发的端口 在结点交换机 E 暂存 查找转发表 找到转发的端口 最后到达目的主机 H5 分组交换的优点 高效 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 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迅速 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充分使用链路的带宽。 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自适应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分组交换带来的问题 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三种交换的比较 P1 P2 P3 P4 P1 P2 P3 P4 P3 P4 报 文 报 文 报 文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报文交换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t 连接建立 数据传送 报文 P2 P1 连接释放 网络管理员(软考教程)教材 谢谢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全球建立了不计其数的局域网和广域网,为了扩大网络规模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人们又提出了将这些网络互联在一起的迫切需求。国际互联网Internet应运而生。 ARPANET是第一个分组交换网,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广域网(WAN)的发展也是从ARPAENT的诞生开始的。这一时期美国许多计算机公司开始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和结构。 1.2.5 广域网的发展 1.2.4 互联网 目前,一些高速的广域网技术相继问世,如POS (Packet-Over-SDH/SONET)技术,波分多路复用技 术(WDM/DWDM)等都能为广域网连接提供高带 宽,这些技术将广域网的传输速率提高到10Gbps。另 外,最新的万兆以太网技术也可以支持广域网连接,传 输速率也是10Gbps。这些高速广域网技术的出现使广 域网的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1.2.6 局域网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由于PC机性能不断提高,PC机和小型 机的价格不断降低,计算机从“专家”群里走进“大众”中, 网络应用也从科学计算走入事务处理,使得PC机大量地 进入各行各业的办公室和百姓的家中。 个人计算机的大量涌现和广泛分布,基于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一个办公室、一栋楼或一个园区内的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交换信息、交互工作,共享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 1.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与逻辑结构 1.3.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