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变形监测技术2-1培训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第一章 变形监测概述 第二章 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观测 第三章 变形监测新技术与工程实例 第四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基础 ;第2章 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观测;一、垂直位移观测的重要性 ; 例如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塔高54.5m,为8层圆柱形建筑,始建于1174年。最终于1370年(有报道为1350年建成)建成。 当时塔顶中心偏离垂直线2.1m,这却反而成了斜塔的特色,从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奇观,令它成为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 ; 到1990年比萨斜塔的基础南端的沉降为2.8m(其基础承压为9kg/cm);北端的沉降为1.2m(相应压力为1kg/cm),塔顶最高处偏离垂直线达6米。倾斜量正以每年1mm速度在加速倾斜。 于1990年1月关闭,并开始新一轮的加固工程。耗资2500万美元,历时11年,于2001年12月比萨斜塔重新对游客开放。 ; 在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介绍(2004年6月,意大利佛罗伦萨)纠偏扶“正”加固工程之后,比萨斜塔的倾斜角从5.5o减小到5o,纠偏近50cm。 经科学预测,比萨斜塔倾斜变形要再达到1990年以前的水平,将需要300年时间。 ; 又如我国苏州市的虎丘塔,建于公元959年,塔高出地面47.5 m。呈八角形,是一座砖身木檐的阁楼式佛塔,计七层。 据变形资料分析,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m,底层地面南北高差0.48米。倾斜使塔的中心北移,塔身最大倾角为3o59′,被称为“中国第一斜塔”。 ;西安大雁塔 ; 位于广东开平市蚬(xian)冈镇的一处碉楼,共7层; 其倾斜角为15o;大于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度。 ; 建(构)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很多是由于其自身基础和结构问题造成的;当基础产生整体不均匀沉降时,建筑物势必会出现倾斜。 而基础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又与周围环境的变化和诸多人为因素相关。 如大型煤矿的地下开采,造成地面大范围沉降或塌陷;地下水的大量抽取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 ; 建(构)筑物变形监测网的点位及其使用的测量标志,如何确定、应具备什么样的构造特点、如何布设等,是变形监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2.按用途分类 按不同的用途形观测使用的测量标志可分为三类,即:变形点、工作基点和???准点。 (1)变形点又称变形观测点 直接埋设在所要观测研究的建(构)筑物上,它们和待测建筑物一起移动,以表明建筑物空间位置的变化。 ;测量标志的分类; (3)基准点 是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基础,通常埋设在变形地区之外,便于长期保存和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是建(构)筑物是否产生变形的参照点。; 为了测定建筑物的沉降,就要在最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的位置上埋设观测点(变形点); 为了测定观测点的沉降,要在建筑物附近地基比较稳定且便于观测的地点埋设水准点(即高程工作基点)用来测定观测点的沉降。 至于水准点本身有无变动,要由离建筑物较远的水准基点来检测。 ; 在拟定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方案时,通常是由设计部门提出要求有施工组织计划者提出布置方案,在施工期间进行埋设。 观测点应有足够的数量,观测点应牢固地与待测物体连接在一起,便于观测,并使其在整个观测期间不被破坏。 ; 对于民用建筑物,通常在建筑物四角、中点、转角处、沉降缝及伸缩缝的两侧等关键部位布置观测点。 当建筑物较大时,沿着建筑物的周边每隔10~15m布置一个观测点; 对于混合结构,观测点布置在承重墙上; 对于框架结构,可隔一、二个柱子设观测点。 对于宽度大于15m且内部有支柱的建筑物,或位于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其内部也应布置观测点。 ; 对于一般工业建筑来说,除了柱子基础上布设观测点之外,在主要设备基础的四周以及动荷载四周和地质条件不良之处也要布置观测点。 对于电视塔、水塔、烟囱、油罐、高炉等高耸建(构)筑物,应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且点位不少于4个。; 当建筑物比较重要而地基情况复杂时,为了研究各土层压实情况,应布置分层沉降观测点。布点时,以布设在基础中心线上为宜,条件不允许时,也可布设在基础边缘。 分层沉降观测点埋设得最大深度应达到理论计算的受压层的底部,其余各层观测点的深度和数量应根据土层和应力的大小而定。 ;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沉降曲线图; 注:图中括号前数字是观测点编号;括号内数字是沉降量(单位:mm); 图 书 馆(老楼);;1. 基准点的结构要求 (1)标志能长期保存 这种标志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材料制成。 (2)标志应稳定不动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仔细选择,远离变形区域,并将其基础埋设到可靠的深度上,同时采用专门的稳定结构。;1. 基准点的结构要求 (1)标志能长期保存 (2)标志应稳定不动;1.基准点的结

文档评论(0)

138****7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