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衡与协调训练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无器械平衡训练
1、定义 通过非器械训练的方法对需要平衡训练的患者进行的训练。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需要进行平衡训练的患者。
(2)禁忌证:骨折、关节脱位未愈者,严重认知损害,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平衡者。
3、设备与用具 不需要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坐位平衡训练:
1)I级平衡:在无外力和身体移动的前提下保持坐姿稳定;
2)II级平衡:患者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坐位平衡;
3)III级平衡:患者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如患者双手胸前抱肘,治疗者从不同方向推患者以诱发头部及躯干向正中线的调正反应。
(2)立位平衡训练:
1)I级平衡:在无外力和身体移动的前提下保持站立稳定,开始时两足分开站立,逐步缩小两足间距,以减小支撑面,增加难度;
2)II级平衡:患者在站立姿势下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平衡。开始时治疗师双手固定患者髋部协助完成重心转移和躯体活动,逐步过渡到患者独立完成动作;
3)III级平衡:在站立姿势下抵抗外力并保持身体平衡。患者可以借助于平衡板或在站立位完成作业训练等。
(3)踝调节训练:患者自我进行小范围向前、向后、向侧方的摆动中保持身体直立,且不屈髋、屈膝;分别在睁眼和闭眼时患侧下肢单腿平地站立30秒;睁眼和闭眼时患侧下肢单腿枕头上站立;也可采用患侧下肢单腿站立时健侧下肢晃动的方法(先屈曲、伸展,后外展、内收;逐渐增加晃动的速度和范围)。
(4)髋调节训练:单腿站立平衡;单腿站立同时头部旋转;单腿站立同时上肢完成矢状面、额面和水平面运动;单腿站立,上肢、头部和眼同时运动;单腿站立,躯干向对侧屈曲和旋转(同侧手够及同侧内踝);单腿站立,躯干向同侧伸展和旋转(同侧手向前方、侧方及头后部及物)等。同时从稳定支持面渐进至不稳定支持面,以增加练习难度。还可以采用踝矫形器限制踝的运动。如需加大难度,可采取在窄条上站立,足跟/足趾站立或改良的单腿站立等,应用髋策略稳定的各种平衡训练练习。
(5)增强前庭功能训练:患者双足并拢(必要时双手或单手扶墙保持平衡),左右转头;随后单手或双手不扶墙站立,时间逐渐延长并保持平衡。患者练习在行走过程中转头。患者双足分立,直视前方目标,通过逐渐缩短双足间距离使支持面变窄,同时,上肢前臂先伸展,然后放置体侧,再交叉于胸前。在进行这一训练时,双眼先断续闭拢,然后闭眼且时间逐渐延长。
5、注意事项
(1)训练顺序:由易到难。支撑面从稳定到不稳定,逐步缩减支撑面积;训练体位从卧位、坐位到立位,逐渐提高重心;动作从简单到复杂,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从睁眼训练过渡到闭眼训练。
(2)训练强度:由低到高。训练时间开始较短,逐渐延长,并根据患者的疲劳程度调节。训练频度由少到多。
(3)从静态平衡训练到动态平衡训练:从静态平衡(I级平衡)开始,逐渐过渡到自动动态平衡(II级平衡)、他动动态平衡(III级平衡)。
二、简易设备平衡训练
1、定义 借助于平衡板和球等简易设备训练动态平衡。
2、适应证与禁忌证 同无器械训练。
3、设备与用具 体操垫、治疗球、泡沫筒、坐椅、治疗台、平行杠、平衡板、体重秤,镜子、滑板、踩踏板。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平衡板训练:治疗师与患者均立于平衡板上,治疗师双足缓慢地摇动平衡板,双手调整患者的立位姿势,诱发患者头部及躯干向中线的调正反应以及一侧上肢外展的调正反应。
(2)球、棒或滚桶训练:治疗师与患者面对面站立抓握体操棒,患者先用健侧下肢支撑体重,患足置于球或滚筒上,治疗师用脚将球或滚筒前后滚动,患者下肢随着滚动完成下肢的屈伸运动;随后患侧下肢站立,健足踏于球上完成类似动作。
(3)硬地板-软垫训练:患者先站立于硬地板上,逐渐过渡到薄地毯、薄枕头或沙发垫上站立。
5、注意事项 同无器械平衡训练。
三、仪器平衡训练
1、定义 采用平衡训练仪训练平衡功能。
2、适应证与禁忌证 同无器械平衡训练。
3、设备与用具 平衡训练仪。
4、操作方法与步骤 患者站在平衡仪平台上,按平衡仪屏幕上各种图形要求完成重心的调整。图形的设计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平衡水平,采用数字、图案、彩色图标等。
5、注意事项
(1)平衡训练前,患者先学会放松,减少紧张或恐惧心理。
(2)加强安全措施,患者穿软底、平跟、合脚的鞋。
(3)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训练。
四、协调训练
1、定义 恢复平稳、准确、高效运动能力的方法,即利用残存部分的感觉系统以及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促进随意运动控制能力的训练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深感觉障碍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