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物业管理现实困境调研报告.docx

龙岗区物业管理现实困境调研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文搜 ——海量公文资料,关注立即下载 龙岗区物业管理现实困境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和调研过程 调研背景 物业管理是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对于加强社区治理、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区委向人大布置“命题作文”,要求针对全区物业管理的现实困境开展“靶向调研”,整体把脉物业管理链条中各主体要素定位、权利义务关系以及法制、体制、机制障碍,并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助推物业管理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我们调研的动力所在。 全区物业管理的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为“发展快、层次低、问题多”。 发展快:现有物业项目1082个,其中花园小区383个,占比35.4%,建筑面积约3300万平方米;城中村330个,占比30.5%,建筑面积约5132万平方米;其他类型物业项目369个,占比35.1%。全区物业服务企业约370家,其中区内注册270家,区外注册100家;管理从业人员约5万人。物业管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层次低:全区住宅类物业管理收费最低在每平方米0.2-0.5元,最高为4.2元,2015年平均净利润约3%-5%,较上年度略微下降,亏损项目增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3000-3500元/月,最低为2030元/月。基础岗位员工以初中学历为主,管理人员以高中至大专学历为主。 问题多:近三年,物业管理矛盾纠纷逐年快速上升,已成为位列劳资纠纷之后的第二大社会治安隐患。2015年,区信访局共受理有关物业管理信访投诉3448宗,同比增长11%;其中来访36批303人次,到市集体访8批218人次,来电及网上信访3410件次;大多数投诉发生在布吉(1377件次)、坂田(499件次)、龙城街道(442件次),3个街道合计占总量的67%。物业管理信访问题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人数众多,性质复杂,不仅涉及信访人的居家生活,甚至关系人身和财产安全;二是群体访、越级访多,反应过激,常以围堵机关、围堵交通要道等非理性方式反映诉求;三是矛盾点多,积怨深,调和难度大。 针对物业管理纠纷高发、频发的态势,区住建部门深入调研,积极向区政府和市住建部门提出工作建议,与市、区各有关部门加强协调,解决了如简化社区住宅小区停车场经营许可证申办程序等问题,出台了服务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管理、业主大会物业管理招投标、物业服务企业委托审计等办法,对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不过物业管理的总体状况仍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葫芦浮起瓢。 调研过程 4月至7月组织的本次调研,围绕物业管理的业主自治、专业服务、政府监管三个主体要素,从《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完善、社会管理创新两个层面深入,对花园小区、城中村、小产权房的物业管理一并重点思考。调研采取“区街同步、分类筛选、系统论证”方法,走访了区住建、信访、法院等部门以及各街道办,与部分社区、业主委员会、行业协会、居民代表深入座谈,深入分析全区110多宗物业管理投诉、信访案例,发放3000多份物业管理评价调查问卷,收回有效答卷2600多份,收集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调研组还专门到罗湖区学习物业管理改革的经验,深入研究龙华新区的“房主自管”模式,对于全区物业管理的现状认识不断深化,对于如何解决物业管理的现实困境形成了强大共识。 二、龙岗区物业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原因及案例分析 (一)物业服务企业 行业自身问题与专业服务市场因素叠加,导致物业服务企业整体运作困难,相当数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1.行业发展模式粗放,物业服务的公信力普遍偏低。 一是物业管理行业仍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主要依靠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投入,表现出粗放型增长方式与微利特征。深圳市规划国土委2012年公布的资料显示,“深圳70%的物业管理企业处于亏损状况。”调研中,企业反映盈利空间狭窄、获利能力低下仍是普遍现象。 二是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标准化程度低,服务合同中缺失细化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评价标准的条款,业主难以“明明白白”消费;加上物业服务大多限于清扫保洁、安保等简单服务,“收费”和“服务”认知差异容易成为企业和业主矛盾的焦点。 三是多数物业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人才发展战略,难以培养懂法律、善沟通、会管理的物业管理“通才”;尤其微利特征导致企业劳动力价格偏低,招工难、人才引进难;工作强度大、待遇偏低导致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多元发展往往受限于找不到人、提不上效。 案例1:布吉街道阳光花园物业管理纠纷案例,主要原因: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质量差。2014年起,业主因卫生、治安及水电供应等问题多次投诉无果,业主大会决定重新选取物业服务企业,期间物业服务企业多次组织人员入场干扰业主大会投票,与业主发生数次冲突,并发生业主委员会主任被打、断水断电事件,经街道会同区相关部门、社区、派出所多次介入,促成小区在2015年11月达成物业交接协议。

文档评论(0)

ZJZ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