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深部动静脉畸形外科技术操作规范.doc

脑深部动静脉畸形外科技术操作规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深部动静脉畸形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 脑动静脉畸形部位深,累及脑室(如尾状核头部、三角区等)。 2 小脑或脑干动静脉畸形。 【禁忌症】 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 【术前准备】 1、复习影像学资料(同皮层动静脉畸形)。 2、神经导航MR扫描,帮助设计手术入路及术中定位。 其它同皮层动静脉畸形术前准备。 【操作方法及程序】 设计手术入路原则: (1)尽可能利用脑沟、脑裂等自然间隙,减少脑损伤。 (2)尽可能选择可优先处理供血动脉。 (3)到达病灶的路径最短。 1、眶额入路切除额叶底面AVM (1)体位:平卧位,头架固定颅骨。头颅转向对侧30°,下垂10°。 (2)切口、开颅及硬脑膜剪开:同翼点入路。 (3)皮层切口:明确AVM边界。因AVM多局限在脑回,因此应确定脑沟边界。 分离、切除动静脉畸形:确定引流静脉(通常引流至蝶顶窦和侧裂)。切开皮层始于畸形血管团上界,将其与脑组织分离。小心电凝切断A1和A2豆纹穿支未进入深部核团的分支。若AVM紧邻A1和Heubner回返动脉,慎用电凝,可用微动脉瘤夹。切除动静脉畸形后,升高血压,观察有无创面出血。 2、经胼胝体入路切除尾状核和丘脑AVM (1)体位:仰卧位,头中间位,头架固定,颈部后仰10°,手术床的头部轻微抬高。 (2)骨瓣设计及硬脑膜剪开:要求骨瓣2/3在冠状缝前,1/3在冠状缝后,骨瓣后缘不超过冠状缝后2cm,左侧宜暴露矢状窦,右侧暴露中线右侧3cm。以矢状窦为基底,弧形剪开硬脑膜。 (3)脑室内操作:打开脑室,神经导航结合直接观察受累结构表面(尾状核或丘脑)。沿边界阻断所有来自脉络丛或室管膜的供应支。分离AVM时,注意保护脑室表面和正常脑组织。通常这些AVM向上向脑室引流,偶尔可通过髓内静脉向额下部引流(尾状核病变),并由此向侧裂或海绵窦系统引流。切除AVM后,打通透明隔(防止单侧引流不畅),放置脑室引流管。 3、经纵裂后方切除侧脑室三角区AVM (1)体位:仰卧,头部抬高,略屈。该入路同样使用于丘脑枕部AVM或位于顶枕叶内侧面病灶。 (2)切口:旁正中直切口,向额部和枕部延长数厘米,暴露充分。 (3)皮层切开:必须首先切开胼胝体压部,才能到达丘脑后部。可用立体定向引导达枕角内侧病灶。分离和切除技巧同上。 术后处理:术后24~48小时,收缩压维持在120mmHg以下。如脑室打开范围较大或有损伤,激素应缓慢减量至停用。如脑室积血多,适当脑室外引流。 【注意事项】 同皮层动静脉畸形。 【手术后并发症】 1、脑梗塞 2、无菌性脑膜炎 3、脑积水 4、切口感染 5、脑内血肿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