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题 湖北宜都陆城一中汪昌友 综合性学习(一) [材料一]网络中心记者郎峰蔚昨日与小记者对话,一 问一答之间,小姑娘对“和谐”的理解跃然纸上,“大家团 结友爱,互相帮助。比如说,每天早上大家都是微笑的, 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去上班,我们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爷爷 奶奶高高兴兴地安度晚年……” [材料二]《现代汉语词典》对“和谐”的解释是“配 合得适当和匀称”,小姑娘没有引用词典里深奥的成人语言, 而是用儿童语言表达了成人观点,用形容词解释了名词, 用幼稚解释了深奥,用郎峰蔚的感慨来说,“多么简单而透 彻的理解呀!” 1?请你象小记者一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谈谈对“和 谐”的理解。 2?请你写出与“和谐社会”有关的成语及其出处。 示例:[政通人和]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九“越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 3.“和谐社会”是有史以来,我国人民特别是文人向 往的理想社会。只要留意,便可从诗文、典籍及其传说中, 见闻人与人、人与畜禽、人与大自然“贵和”,以及“贵 和”的重要性和怎样构建“和谐社会”。辛弃疾的《西江 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中的“鹊”惊、 “蝉”鸣、“蛙”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作者也并列于 “鹊”、“蝉”、“蛙”中,好一个众生平和的世界!请你再写 出 一 句 古 诗 4?请你按照“自然和则美,生命和则康”仿写一句创 建和谐社会的宣传语: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请你写出一个 “人和”的典故。 答案示例:1? 答案示例: 1?师生和和融融,夫妻团团 圆2 ?世外桃 源晋、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 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3.羌 管弄晴,菱歌泛夜4?社会和则安,国家和则强5?将相和 综合性学习(二) [材料一]中广网北京10月1 2日消息九岁女孩吴梓曼 小心翼翼地把刚刚领到的蓝色十七大记者证挂在胸前,喜 不自禁地把它展示给周围的大记者们。 [材料二]作为一个九岁女孩,吴梓曼最关心的是大人 们常说的“减负”。按照她的理解,“减负”就是让她们少 上课,多些自己玩耍的时间。 [材料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体新闻部主任阮虹表示, 少年儿童更要了解党的光辉历史、丰功伟绩,培养爱祖国 爱人民的精神品格,成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的小公民。 1 ?名词分为“全称”和“简称”。例如“十七大”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请你写出 “减负”的全称: 2 ?请你概括材料一为“一句话新闻3 3?过去有人说,学生应该“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 读圣贤书。”材料三告诉我们,不仅要读圣贤书,还要关心 国内外大事,请你以读书为话题,以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为下联, 写出上 联: 4?为了帮助吴梓曼采访人大代表,请你就“减负”为 她设计一个提问: 5?吴梓曼认为“减负就是让她们少上课,多些自己玩 耍的时间”。古人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你同意谁的观 点?请你简明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1?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吴梓曼领到记者证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4?请问如何改变“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饿法宝” ? 5.同意前者,因 为“学而优则仕”不是时代要求。 综合性学习(三) 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过这样一些议论:“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割不正不 食”……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品味这些话,感到它谈 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 品位,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 1 ?饮食是一种文化,请你再列举一位名人谈饮食的文 化现象。 2?“一碗白开水加一根大葱”,菜名被创意为“猛龙过 江”。请你创意一个菜名,并简要加以说明。 3?在重大宴请中,打碎餐具和把餐具落在地上是大忌。 一次宴请中,汪先生不慎把酒杯打破,把筷子也掉在地 上,张先生说了一句话,化解了尴尬。请你揣摩一下,写 出 张 先 生 的 语 提示:《阿长与山海经》的“福建的柑橘”,谐音为 “福吉。” 4.中国名著中饮食文化屡见不鲜?请问“宴长江”赋诗 出现在 A.《红楼梦》 B.《西游记》C?《水浒 传》 D.《三国演义》 5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饮食风俗。请你举一例当地传 统节日饮食风俗。 饮食风传统节日: 饮食风 俗: 答案示例:1.纤手搓来玉色匀 答案示例: 1.纤手搓来玉色匀, 碧油煎出嫩黄 ■ ■ nr 深。 2 ?“蚂蚁上树”芝麻与粉条凉拌 3 ?悲去快 乐 5.端午节吃粽子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