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公用管道射线检测施工工艺标准.doc

工业公用管道射线检测施工工艺标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业公用管道射线检测施工工艺标准 1目的 为规范我公司工业(公用)管道射线检测施工工艺,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壁厚大于等于2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镍及镍合金、铜及铜合金制压力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焊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3引用标准 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8465-2001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JB/T7902-1999 《线型象质计》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4检测人员要求 4.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掌握无损检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及安全、卫生防护知识,并持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应资格证书。 4.2进行射线检测时,必须严格遵守GB16357-1996、GB18465-2001、GB18871-2002的有关规定。当工作环境不符合本规范工艺要求和安全防护规定时,检测人员有权拒绝探伤。 4.3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5设备、器件和材料 5.1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 5.1.1使用设备见表1 表1 设备制造厂 型号 有效焦点 尺寸mm 透照厚度 范围mm 备注 石家庄辐射器材厂 XX-2005 2-20 定向 石家庄辐射器材厂 XXHQ-3005 1.0×2.5 8-50 周向 石家庄辐射器材厂 XXHQ-3005 1.0×2.5 8-50 周向 5.1.2透照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管道时,允许使用的最高射线管电压应参照JB/T4730.2-2005图1规定的范围。 5.2胶片和增感屏 5.2.1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用T3类或更高的类别,如选乐凯、天津工业、爱可法等。γ射线选用T2类或更高的类别。 5.2.2采用铅箔增感屏,前后屏厚度均为0.03mm。 5.3象质计 采用线型金属丝象质计,象质计材质必须与被检材料一致,且应符合JB/T7902-1999的规定。 5.3.1象质计的选用 当管道外径大于100mm时,可选用通用线型像质计。当管道外径小于等于100mm时,可选用通用线型像质计或专用等径像质计,金属丝应横跨焊缝放置。 5.3.2透照厚度 单壁透照时,是工件的公称厚度,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时,是×射线通过的各层材料的公称厚度之和。 5.3.3象质计的放置 5.3.3.1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处于一次透照长度的1/4位置,钢丝横跨且垂直于焊缝,细丝置于外侧。当象质计无法在射线源侧放置时,允许放在胶片侧,还要附加“F”铅标记,以示区别,且在报告中注明。当一张胶片上同时透照多条焊接接头时,像质计应放置在透照区最边缘的焊缝处。 5.3.3.2当射源置于圆心作环缝周向曝光透照时,像质计应每隔120°放置一个(100%检测),若透照区为抽检或返修复照,则每张底片上都应有像质显示。 5.4背部散射线检验标记“B” 背部散射线及无用射线应采用常规方法屏蔽。为验证背部散射线的影响,在每只暗盒背向放置一只特制铅字“B”。若在底片的黑色背景上出现B的较淡影象,说明背散射防护不良,应增大背散射防护铅板厚度,应予重照。 5.5识别系统 识别系统由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构成。 5.5.1定位标记 焊缝透照定位标记包括搭接标记(↑)和中心标记(←↑)局部检测时搭接标记为有效区段标记。探伤比例为100%时,搭接标记用铅质数字,按升序排列,可省略中心标记。 5.5.2识别标记 识别标记包括产品编号、焊缝编号、底片编号和透照日期。返修复照还应有返修标记R1、R2……(数码表示返修次数)。 5.5.3标记位置 5.5.3.1识别系统编号至少距焊缝边缘5mm。 5.5.3.2搭接标记除中心全景爆光或源在曲面内工作(焦距大于工件曲率半径)时,搭接标记放于胶片侧,其它方法透照搭接标记应放置于射线源侧。 5.6观片灯和评片室 5.6.1评片室环境 评片应在专用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内光线应暗淡,但不能全暗,室内照明用光不能在底片表面产生反射。 5.6.2观片灯 观片灯最大亮度应满足平片要求,且亮度应可调。 5.6.3黑度计 黑度计可测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误差应不超过±0.05。黑度计应至少每6个月校验一次,方法可参照JB/T4730.2-2005附录B执行。 5.7暗室处理 曝光后的胶片应及时进行显、定影处理。显、定影剂应符合胶片厂使用说明要求,显、定影处理时,应在恒温洗片机中进行,显影液温度控制在20-25℃之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