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纳税申报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应按照税务机关规定实现办理纳税申报,并如实填写《城镇土地使用税申报表》 (四)纳税地点和征收机构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地点为土地所在地,由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负责征收。 某企业2000年度共计拥有土地65000平方米,其中子弟学校占地3000平方米、幼儿园占地1200平方米、企业内部绿化占地2000平方米。2000年度的上半年企业共有房产原值4000万元,7月1日起企业将原值200万元、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的一栋仓库出租给某商场存放货物,租期1年,每月租金收入1.5万元。8月10日对委托施工单位建设的生产车间办理验收手续,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原值500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4元/平方米) 要求: 计算该企业2000年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 【答案】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65000—3000一1200)×4=243200(元) 【解析】城镇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但对职工子弟学校占地和幼儿园占地、厂区外绿化占地等免征土地使用税;对厂区内绿化用地照常征税,则计税依据=65000—3000—1200=60800(平方米),应纳税额为60800×4=243200元。 第三节 土地增值税 一、概述 二、纳税人 三、征税范围 四、税率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税收优惠 七、征收管理 一、概述 (一)定义: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二)开征原因: 1.增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 2.抑制土地交易的投机行为; 3.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三)特点: 1.以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 2.征税面较广; 3.采用扣除法和评估法计算增值额; 4.实行超率累进税率; 5.实行按次计征。 二、纳税人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为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及其附着物(以下简称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个人包括个体经营者。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国机构、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员。 三、征税范围 (一)征税范围 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包括: 1.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2.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连同国有土地使用权一并转让 (二)征税范围的界定(判定标准) 1.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的行为征税。因此,转让的土地是否为国有,是判定是否应征税的标准。 2.土地增值税是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的建筑物和附着物的转让行为征税。因此,产权是否发生转让是判定是否应征税的标准。对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和未转让土地使用权、房产产权的行为,不征税。 3.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的行为征税。因此,是否取得了收入是判定是否应征税的标准。 (三)对若干具体情况的判定 1.以出售方式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的,属于征税范围。包括出售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后进行房屋开发建造然后出售;存量房地产的买卖。 2.以继承、赠与方式转让房地产,因没有取得相应收入,故不属于征税范围。 3.房地产出租,房地产重新评估,因未发生产权转移,故不属于征税范围。 4.房地产抵押,在抵押期间,不征税。抵押期满后,如果因以房抵债而发生产权转移,则属于征税范围。 5.房地产交换,发生了产权转移,并取得了实物收入,故属于征税范围。但个人互换自有居住用房,免税。 6.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企业兼并转让房地产,暂免征税。 7.合作建房,建成后按比例分房自用的,免税;建成后转让的,征税。 8.房地产的代建房行为,虽取得了代建收入,但未发生产权转移,故不属于征税范围。 9.因国家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征用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而使房地产权属发生转让的,免税。 四、税率 级数 增值额占扣除项目比例 税率 扣除系数 1 50%以下的部分 30% 0 2 50%-100%的部分 40% 5% 3 100%-200%的部分 50% 15% 4 200%以上的部分 60% 35%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税率-扣除项目×扣除率 增值额=收入总额-允许扣除项目 * 第六章 资源税类 学习目标: 理解本章各税种的概念; 掌握我国现行资源税制的构成,了解各税种开征的目的和意义; 掌握本章各种税的基本税制要素,如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和征收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熟练掌握各税种计税依据的确定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资源税类 第一节 资源税 第二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三节 土地增值税 第四节 耕地占用税 第一节 资源税 一、概述 二、纳税人 三、征税对象 四、税率 五、计税依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