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病诊疗指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化病诊疗指南 概述 白化病(albinism)又称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泛发性白化病、白斑病、先天性色素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毛发、眼睛的部分或完全的色素缺失。本病有遗传异质性,与黑素形成及转运相关的多种基因均可导致疾病表型的发生。 病因和流行病学 泛发性白化病分为7型:OCA1型又分为两个亚型,OCA1A和OCA1B。两亚型在出生时不能区分,二者均有TYR(tyrosinase酪氨酸酶)基因的突变,导致酪氨酸酶活性改变,引起临床表型的发生,但OCA1A酪氨酸酶活性完全缺失,眼睛、皮肤完全缺乏黑色素。OCA1B酪氨酸酶活性显著下降,但没有缺失;OCA2型由OCA2基因突变产生,该基因编码黑素小体膜上的转运蛋白。此型随年龄增长色素增加,故又称不完全性白化病;OCA3型是位于9号染色体的酪氨酸相关蛋白1基因(TRP1)突变导致,仅见于黑种人,产生褐色色素,故头发、皮肤为浅褐色或褐色;OCA4突变基因为MATP(SLC45A2),编码影响黑素合成的转运蛋白;OCA5突变基因定位区域为4q24;OCA6突变基因为SLC24A5,属于钾离子依赖的钠钙交换蛋白的一种;OCA7突变基因为C10orf11,编码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蛋白,影响黑素细胞的分化。眼白化病为X连锁遗传病,定位基因为GPR143,产物OA1是一种G蛋白受体,介导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其功能障碍引起黑素小体生长失控,诱发病变。人群中发病率为5/10万~10/10万,以有色人种居多,非洲一些国家发病率可以达到1:1400,中国人群发病率约为1:18 000。 临床表现 分为泛发性白化病和局限性白化病两种。泛发性白化病又分为7型。患者出生即有临床表现,因全身皮肤色素缺乏,皮肤毛细血管显露,皮肤薄而柔软,呈白色及红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扩张。患者对紫外线高度敏感,常出现日光性皮炎、光化性唇炎、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等疾病。毛发呈纯白、银白、黄色、金色或茶色。眼睫毛及眉毛呈白色或淡黄色。视网膜、虹膜颜色减退,瞳孔颜色减退。白天畏光明显,夜视正常,同时还可以伴有其他视觉改变,如视野敏锐度下降、视网膜中央凹发育不良、视交叉处神经路径改变、眼球震颤。 OCA1A是经典型的酪氨酸酶阴性的OCA。临床表现为出生时即为白色毛发、乳白色皮肤、灰蓝色眼睛。随年龄增长,皮肤仍呈白色,并出现无黑素的黑素细胞痣。但头发因为毛发角蛋白变性可呈现黄色。患者因对紫外线敏感,易发生皮肤肿瘤。OCA1A的视觉敏感性严重下降,部分患者可致盲。OCA1B包括黄色OCA、极少色素OCA、铂色OCA及温度敏感型OCA。患者出生时很少或几乎无色素,但10~20岁后可出现毛发和皮肤的部分色素,有半透明的虹膜,日晒伤后无皮肤颜色加深。可以出现有黑素或无黑素的色素痣。温度敏感型OCA1B患者出生时有白色头发、皮肤和蓝色眼睛,青春期头发和腋毛白色,因异常酪氨酸酶对温度敏感,35℃以上失活,手臂体毛转为丹红褐色,下肢体毛变为暗褐色。 OCA2符合经典酪氨酸酶阳性的眼皮肤白化,多出现于非洲人群,临床表型多样,毛发、皮肤和虹膜有轻度到中度色素减退,曝光部位可以出现色素痣和色素斑,色素斑面积可进行性增大,非裔人群中因P基因突变可以出现淡褐色皮肤表型,被称为“棕色OCA”。 OCA3分为淡红褐色及褐色,淡红褐色OCA表型包括红铜色皮肤、淡红黄色毛发、蓝色或棕色虹膜。红褐色OCA与TYP1基因突变有关。 OCA4好发于日本人群,临床表现为广泛的色素减退及眼部异常,与OCA2类似。 OCA5的临床表现包括金黄色头发、白色皮肤、眼球震颤、畏光、视网膜中央凹发育不良以及视敏度受损等。 OCA6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发颜色浅,随年龄增长颜色逐渐加深,虹膜透明、畏光,视网膜中央凹发育不良,视敏度下降以及眼球震颤症状。OCA6患者的皮肤表型异质性很大,毛发颜色变化也大,从白色到金黄直至深褐色。 OCA7患者除色素减退以外,眼部症状明显,其中包括眼球震颤、虹膜透明、视敏度下降以及视神经交叉投射异常。部分白化病局限于眼部,又称眼白化病(OA1),为性联隐性遗传。女性多见,症状相对较轻,但眼部视网膜和虹膜黑素完全或部分缺失,出现眼球震颤及高度近视,视力敏锐度明显下降表现。组织病理可见表皮细胞黑素数目及形态正常。银染结果显示黑素缺乏。电镜黑素细胞无成熟黑素颗粒。该类患者临床表现皮肤外观正常,但组织学检测可见存在巨大的黑素体。 辅助检查 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测可见表皮黑素减少,但黑素细胞数目正常。 可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患者进行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彩色照相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检查并记录矫正视力、视功能、眼底。 红外视频眼震仪(videonystag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