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讲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菌性痢疾讲义 河北省正定县农村地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6期 目的了解河北省正定县农村地区细菌性痢疾的疾病负担。方法于2002年对河北农村地区进行了以人群和医疗机构为基础的细菌性痢疾发病率监测。对同意参与研究的腹泻病例采集大便标本,分离、鉴定志贺菌并确诊菌痢病例。计算年龄别菌痢发病率。并对确诊菌痢病例进行90 天随访,监测菌痢相关的后遗症。结果全年共调查10105例腹泻病例,人群腹泻率133/1000人每年。其中,0岁组腹泻率最高为1 388/千人年;其次为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618/千人年。共确诊菌痢331例。3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为32/千人年,其次为60岁以上老年人,为7/千人年。结论细菌性痢疾在正定县农村地区所导致的疾病负担巨大,远远高于传染病报告的发病率。应考虑针对5岁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老年人实施疫苗免疫,以控制该地区志贺菌感染与流行。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故亦称为志贺菌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严重者可以出现感染性休克或者中毒性脑病。 病原学: 志贺菌属细菌亦称痢疾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多有菌毛,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有菌毛。依据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分为A、B、C、D四群,即志贺氏菌、福氏菌、鲍氏菌、及宋内氏菌,以及43个血清型(不含亚型)。 流行病学 传染源 包括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短暂且不稳定。不同菌群及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易重复感染。 流行特性 全年散发,以夏秋两季多见。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 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进入胃,易被胃酸杀灭,未被杀灭的细菌到达肠道,正常人肠道菌群对外来菌有拮作用;肠粘膜表面可分泌特异性IgA,阻止细菌吸附侵袭。当机抵抗力下降,或病原菌数量多时,痢菌借助于菌毛贴附并侵入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内繁殖,随之侵入邻近上皮细胞,然后通过基底膜进入固有层内继续增殖、裂解、释放内毒素、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全身毒血症。 病理特征 1.急性期菌痢 急性病变可累及整个结肠,尤其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为显著,呈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充血、水肿、出血点。外露或粘膜下斑片状出血,肠腔充满粘脓血性渗出液,粘膜坏死脱落形成表浅溃疡,重症病例可见溃疡修复过程中呈干涸的烂泥坑样改变。 2.慢性期菌痢 可有轻充充血和水肿,粘膜苍白增厚感或呈颗粒状,血管纹理不清,溃疡修复过程中呈凹陷性疤痕,周围粘膜呈息肉状,但肠壁因瘢痕组织收缩呈肠腔狭窄者属少见。 临床表现 1.普通型(典型) 起病急,畏寒、发热,多为38~39℃以上,伴头昏、头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粪便开始呈稀泥糊状或稀水样,最多,继则呈粘液或粘液脓血便,量不多,每日排便十次至数十次不等,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痉挛的肠索。 2.轻型(非典型) 一般不发热或有低热,腹痛轻,腹泻次数少,每日3~5次,粘液多,一般无肉眼脓血便,无里急后重。病程一般为4~5日。 ㈠急性细菌性痢疾 3.中毒型 休克型 (周围循环衰竭型) 脑型 (呼吸衰竭型) 混合型 (最凶险) ♀ 3)混合型 以上两型同时或先后存在,是最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病死率极高(90%以上)。该型实质上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损害与衰竭(MOF)。 ♀ (2)脑型(呼吸衰竭型) 为严重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早期可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典型呈喷射状呕吐;面色苍白、口唇发灰;血压可略升高,呼吸与脉搏可略减慢;伴嗜睡或烦躁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为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早期临床表现。晚期表现为反复惊厥、血压下降、脉细速、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不等大可不等圆,或忽大忽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意识障碍明显加深,直至昏迷。进入昏迷后一切反射消失。 ♀ (1)休克期(周围循环衰竭型):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①面色苍白,口唇或批甲紫绀,;上肢湿冷,皮肤呈花纹状,皮肤指压阳性(压迫皮肤后再充盈时间>2秒)。②血压下降,通常<10.7kpa(80mmHg),脉压差变小,<2.7kpa(20mmHg)。③脉搏细数,心率快(>100次/min),小儿多达150~160次/min,心音弱。④尿少(<30ml/h)或无尿。⑤出现意识障碍。以上五种项亦为判断病情是否好转的指标。重症病例休克不易逆转,并发DIC、肺水肿等,可致外周笥呼吸衰竭或MSOF,而危及生命。肺水肿时X线胸片提示,肺门附近点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伴支气管纹理增加。个别病例

文档评论(0)

130****86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