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介壳虫是同翅目,盾蚧科的昆虫。大多数虫体上备有蜡纸分泌物,即介壳。介壳虫是花卉和果树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介壳虫的分泌物还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常见的有吹绵蚧、樟蚌圆盾蚧、糠片蚧、朝鲜球坚蚧、桑白蚧、康氏粉蚧等6种。 雌虫无翅,足和独角均退化;雄虫有一对柔翅,足和触角发达,刺吸式口器。体外被有蜡质介壳。卵通常埋在蜡丝块中、雌体下或雌虫分泌的介壳下。每一种的宿主植物有一定的范围。侵袭植物的根、树皮、叶、枝或果实。主要害虫有梨圆蚧、蛎盾蚧、皮屑长蚧、桔紫蛎蚧和红圆蚧。洋红虫、紫胶蚧和地珠有经济价值。 介壳虫全为植食性昆虫。其中不少种类危害粮、棉、油、麻、烟、茶、菜、糖、丝、果、药等农作物;或危害森林植物、绿篱、行道树和观赏植物,有的造成极严重的灾害;有些种类还是重要的检疫对象,如康氏粉蚧、梨圆蚧等。亦有一些种类是被人类利用的益虫,如紫胶虫、白蜡虫等的分泌物是特殊的工业原料,用紫胶虫分泌的紫胶可制成片胶。用作涂剂、粘剂或塑料、电流绝缘体、橡胶的填充剂和防湿剂。 介壳虫以刺吸式口器终生插入植物组织内取食。不仅大量掠夺植物汁液,破坏植物组织,引起组织退色、死亡;而且还分泌一些特殊物质,使局部组织畸形或形成瘤瘿;有些种类还是传播植物病毒病的重要媒介。 当介壳虫大量发生时,常密被于枝叶上,介壳和分泌的蜡质等覆盖枝叶表面,严重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有些种类还排泄“蜜露”,诱发黑霉病,危害很大。 松突圆蚧 拉丁学名: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 检疫害虫类别:我国进境检疫性害虫,我国林业检疫性害虫,中俄植检植保双边协定规定的检疫性害虫 分布与危害 分布:福建省,广东省等 松突圆蚧主要危害松树的针叶、嫩梢和球果,在寄主的叶鞘内或针叶、嫩梢、球果上吸食汁液,使针叶和嫩梢生长受到抑制,严重影响松树造脂器官的功能和针叶的光合作用,致使被害处变色发黑、缢缩或腐烂,针叶枯黄,受害严重时针叶脱落,新抽的枝条变短、变黄,甚至导致全株枯死。 ? 形态特征 雌成虫 体宽梨形,淡黄色,长0.7–1.1 mm。头胸部最宽,0.5-0.9 mm。体侧边第二至第四腹节稍突出,臀板较宽,稍硬化,虫体除臀板外,均为膜质。触角疣状,具刚毛1根。口器发达。胸气门2对 臀叶2对,中臀叶(L1)突出,长略大于宽,顶端圆,每边有2凹刻,外侧大内侧小,基部的硬化部分深入臀板中;第二臀叶(L2)斜向内,小而硬化,不二分;在中臀叶和第二臀叶间有1对顶端膨大的硬化棒。臀棘细而短,其长度不超过中臀叶,在中臀叶间有1对,在中臀叶和第二臀叶间有1对,第二臀叶前各3对。肛孔位于臀板基部。背管腺细长,中臀角间1个,中臀叶与第二臀叶间3个,在第七和第八腹节间;在第二臀叶前2纵列:一列4–8个,在第六和第七腹节间;另一列5–7个,在第五和第六腹节间。 另外,在后胸到第五腹节的边缘均有管腺分布。第四腹节有亚缘腺。腹面的管腺细小,分布在头胸部和第一至第五腹节的边缘,在前后胸气门间呈横带,在口器附近及后胸气门下方也有分布。无围阴腺。口器前面近体边缘处的背面有一圆形突起。 雄成虫 体橘黄色,细长,长0.80 mm,翅展1.10 mm。触角10节,长约0.20 mm,每节有数根毛,柄节粗短,鞭节各节大小形状相似。口器退化,只存遗迹,头紧连前胸不能活动,单眼为半球形的突起。前胸无气门。后胸基腹片上生有2对气门;侧板的上面着生平衡棒。足3对,发达,足跗节1节,爪1个,冠球毛无明显膨大的末端。翅1对,膜质,翅面光滑,翅脉2条。翅较短而阔,白色透明且有金属光泽。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平衡棒前侧有1个膜质纺缍形小片,端部有1条长刺毛。腹部由9个可见节构成。 卵 椭圆形,无雕刻纹,长约0.35 mm,宽约0.14 mm。卵壳白色透明,其表面有细的颗粒。但在卵巢中为淡黄色,不透明。雌虫产卵于腹膜内,卵的表面被有细小的分泌物。 初孵若虫 体卵圆形扁平,淡黄色,长0.25–0.35 m 介壳 雌介壳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白色或浅灰黄色。介壳直径约2 mm左右,有蜕皮壳2个;大小为1.25 mm×0.71 mm。1、2龄若虫蜕皮壳为橙黄色,偏于介壳一端近边缘部分。略有环状带纹。雄介壳长椭圆形,前端稍宽,后端略狭,大小为0.9 mm×0.5 mm。头端微隆起,淡褐色,有蜕皮壳1个,白色,位于介壳前端中央。尾端扁平,蟹青色。 传播途径 该蚧虫可以若虫爬行或借助风力作近距离扩散,但蚧虫的若虫、雌成虫主要是随寄主苗木、接穗、鲜球果及原木、枝梢、盆景等调运作远距离 检疫方法 检查苗木、盆景、特殊用苗等枝条上的针叶是否有蚧虫。 检查原木及运载工具是否在松针、鲜球果上携带有蚧虫。 除害处理 加强对该蚧寄主松林的监测 营林措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