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阳白四透: 一穴四针,针尖与表皮成15°,分别针向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进针1寸。 经筋刺法 太阳透地仓: 太阳向下经颧弓透向地仓,进针2.5寸。 经筋刺法 地仓与颊车间阳明经筋排刺: 两穴间按阳明经筋循行,采取多针浅刺排刺(入皮内为度),每隔0.5寸1针。 经筋刺法 面神经炎面瘫的针灸康复治疗思路 面瘫是什么? 是个中医病名。 (民间:“歪嘴巴”、“吊线风”) 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 相当于西医面神经麻痹(周围性),常见于贝尔麻痹。 患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眼裂增宽,闭合不全 口角歪向健侧 伴迎风流泪,舌前2/3味觉障碍 少数或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 诊断要点 面瘫 损伤部位:下运动神经元 表现:同侧上下面肌瘫 病因:核或核以下病变 上运动神经元 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 常见于脑血管病 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 面神经核上瘫表现为对侧睑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如鼻唇沟平坦、口角上提障碍、鼓腮无力等,而额纹仍存在,并常伴有与面瘫同侧肢体的瘫痪,而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 面神经核下瘫表现为病变同侧全部表情肌瘫痪,如额纹消失、不能闭眼及皱眉、鼻唇沟平坦、口角上提障碍、鼓腮无力等。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核下性面瘫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液、泪腺分泌障碍。 面 神 经 第Ⅶ对脑神经。位于桥脑下部,支配面部表情肌、泪腺,司舌前2/3味觉、外耳道感觉。(混合神经) 1、运动功能: 上下组面肌运动 2、感觉功能: 舌前2/3味觉 面神经的生理特点 面神经炎常见于贝尔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以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疾病。 面神经炎的发病特点 中医针灸治疗该病有提高恢复率和缩短疗程的作用。 发病急速 青壮年多见 多为单侧 冬春或秋冬较多 急性期 静止期 恢复期 发病7天内 发病后7-15天 发病后15天以后 面神经炎的分期 病因 ①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 ②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 ③自身免疫反应; ④肿瘤; ⑤神经源性; ⑥创伤性; 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⑧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⑨血管机能不全; 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检查 (1)患侧周围性面瘫体征; (2)患侧舌前2/3味觉丧失; (3)患侧泌泪试验比健侧差; (4)神经兴奋试验; (5)面神经电图,于3周末变性纤维数大于90%以上者提示神经 病变严重; (6)面瘫3周以上者示可做面神经肌电图检查; (7)电测听,镫骨肌反射及中期声反射。 治疗 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个阶段来考虑。 急性期:起病1-2周内可视为急性期,此阶段主要是控制组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受压: 1、用地塞米松10mg静滴,连续7-10天; 2、口服泼尼松30mg每天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5d,渐减量停药,疗程共10-14d; 3、联合抗病毒药物更佳,常选用阿昔洛韦或病毒唑口服或静滴。 4、此外,给予维生素B1 100mg肌注,每日1次; 急性期: 应嘱病人注意保护眼睛,以防引起暴露性结膜炎,特别是要防止角膜损害,可用眼膏,入睡后应以眼罩掩盖患侧眼睛,不宜吹风和持续用眼,减少户外活动。 恢复期:第2周末至1-2两年为恢复期。 给予维生素B1,B12外,可给与烟酸,地巴唑等。可给与面部肌电刺激,电按摩等。 恢复期可根据病情进行面肌的被动和主动运动锻炼。 后遗症期: 2年后面瘫仍不能恢复者 可按永久性面神经麻痹处理。 中医病因 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喎僻。 风寒型 风热型 正虚型 兼有风寒表证 多有面部受凉史 兼有风热表证 多继发于感冒发热 兼见面色淡白 神疲头晕等症 发病初期 恢复期或 病程较长 中医辩证要点 口角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口眼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舌红苔黄 脉浮数。 辨证用药 口眼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疲倦乏力舌淡红苔 薄白,脉 虚无力。 小续命汤± 桑菊牵正散± 补阳还五汤± 风寒型 风热型 正虚型 治法: 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穴位: 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少 阳经腧穴为主。 阳白、四白、太阳、迎香、 地仓、颊车、牵正、颧髎、 翳风、合谷。 针灸治疗 针刺方法: 阳白透刺鱼腰、攒竹、丝竹空; 地仓透刺颊车或透牵正; 迎香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美剧剧本怪诞小镇台词本中英文对照精排版第一季第一集.pdf VIP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pdf VIP
- 基金会筹备工作方案.pdf VIP
-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散文构思题及答案汇编.pdf VIP
- 2023年初中美术课题研究方案.docx VIP
- GB/T 14571.4-2022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 第4部分:紫外透光率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4571.3-2022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 第3部分:醛含量的测定.pdf
- 出入院制度流程.pptx VIP
- 国家标准 GBT 3049-2006 工业用化工产品 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 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pdf
- FIDIC银皮书(中英文对照),.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