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第一个是主因,新兴强权国家挑战老霸权国家,表现为英德矛盾;第二个原因,欧洲国际关系的联盟体系(和历史积怨、殖民地矛盾)使得英德矛盾最大程度上扩大为了:英法俄VS德奥意两大集团;第三个原因,是巴尔干半岛“火药桶”引发了战争,微小、局部的危机引发了军事集团间的大战;1、欧洲均势一百年(1815-1914)欧洲大陆均势: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100年没有发生大战争,实际上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二十年反而更加促成欧洲均势:法国、德国、俄国(包括奥匈)都很强,互相牵制、形成均势(维也纳体系);英国则置身欧洲大陆之外关注形势、维持均势balance of power(“离岸平衡手”、“光荣孤立”)德国1870年统一之后,恰逢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在工业生产能力和武装方面超越 了英法。1865年尚不及法国, 1900年就超过英法总和,实力 已经大幅上升,具备欧洲霸权 的能力;2、俾斯麦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五球不落”结盟体系但是德国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利,处于欧洲中心,被法国和俄国两边包围,因而宰相俾斯麦在1870年之后二十年中一直奉行和平、低调的外交政策,担心英法俄联合对付德国(战略噩梦),因而:(1)在海外:不争夺殖民地。瓜分非洲一开始德国并未参与,相反特别高兴英法在非洲争夺而不注意德国的发展,而且当大国为殖民地矛盾重重的时候德国还扮演调停者的角色;(2)在欧洲:结成两个互相矛盾的同盟体系第一,加强实力的德奥(攻守)同盟:德国与奥匈、意大利结成“三国同盟”,中欧连成一片,主要防御性的;第二,孤立法国的德俄(中立)同盟:最牛的地方在于德国同时还和俄国结盟(来牵制法国),俄国和奥匈帝国矛盾非常尖锐,能够同时和他们结盟非常困难;不在欧洲大陆争霸和在海外争夺殖民地,也避免了和英国的冲突3、德皇威廉二世放弃俾斯麦韬晦政策(1)法俄结盟:威廉二世登基逼退俾斯麦,逐渐放弃韬晦政策;同时赶上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在巴尔干问题上越来越势同水火,因而必须做出选择,相同历史文化语言使得放弃了俄国;法国的战略机会来了,最后法俄在1894年结盟,德国的战略噩梦最终到来了,东西两边的国家结成同盟,这是俾斯麦最竭力避免的结果;(2)德国直接挑战英国霸权:法俄结盟之后形势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德国同时挑战英国:布尔战争和摩洛哥危机的时候都向英国敌人发贺电,最关键的是挑战英国的海军“两强”标准;德国还要争夺殖民地,“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在全球范围内挑战英国霸权,与其竞争经济、竞争声誉(3)英法、英俄协约:恰逢英国实力衰落、欧洲各国对其普遍有怨恨,面对德国挑战,只能放下身段,与欧洲大陆国家结盟;英法、英俄都有极大矛盾,最后都表示谅解,互相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关切,形成了两个协约,1904英法协约,1907英俄协约。加上早先的法俄同盟,形成英法俄准同盟关系,即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4、把两大同盟拖向战争的巴尔干火药桶:(1)大国博弈巴尔干:“巴尔干问题”始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退出巴尔干半岛的过程,奥土极盛之时统治整个巴尔干半岛,今希腊、(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还曾围攻维也纳;但随着西欧国家兴起开始蚕食奥斯曼帝国,要不是因为大国互相争夺和平衡,早就灭国了;就在奥斯曼逐步退出巴尔干半岛的过程中,两大帝国势力渗入,奥匈从西北方向,俄国从西南方向:奥匈帝国5000多万人口中,斯拉夫人占3000万,先后占领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虎视眈眈波斯尼亚;奥匈边界之外有独立的塞尔维亚国,边境两边斯拉夫人想联合成立南斯拉夫国家(都是斯拉夫人,语言一样,文字字母不一样,实际上是一个民族);塞尔维亚背后是打着“泛斯拉夫主义”的俄罗斯帝国,想要介入巴尔干争端,获得奥土海峡权力。巴尔干问题的主要矛盾就是 奥匈和俄国在背后的博弈。(2)两次巴尔干危机:进入20世纪以来,两次博弈中,俄罗斯支持的塞尔维亚都失败了,俄国没有起到作用,一次是奥匈公然兼并波斯尼亚,另一次是在奥匈策动下成立了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原来属于奥斯曼,奥土退出阿地区的过程中本有机会并入塞尔维亚),这样就使得塞尔维亚失去了出海口的大好机会。(3)萨拉热窝事件(引发第三次巴尔干危机):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弗朗茨一世之侄)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想成立三元帝国,极端民族主义者认为他才是统一的南斯拉夫的最大敌人,遂在1914年6月28日 刺杀了斐迪南大公;5、战争机器发条启动德国给奥匈、法国给俄国两张“空头支票”7.25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7.30俄沙皇开始做战争动员并调动军队陈兵奥俄、德俄边境8.1德奥向俄国宣战8.3德奥向法国宣战,之后迅速攻入比利时8.4英国向德国宣战由于联盟体系,微小的事件根本无法在自身范围内解决从中非常明显地能够看出联盟体系极大的危险性和连锁反应性,由于同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