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风电场架线张力架线紧线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1节 紧线施工特点及工艺流程
5.1.1 张力架线的紧线施工的主要特点是各种紧线作业都在直线塔进行,通称为直线塔紧线。一般放线施工段即为紧线段。
5.1.2 紧线段的一端进行紧线操作称为操作端,另一端仅作临时锚固,称锚线端。
5.1.3 直线塔紧线特点:
锚线端用过轮临锚进行固定。
锚线端增加松锚升空作业。
锚线后可在适当范围内重新调整弛度。
紧线段内各个杆塔在弛度调整后均进行画印。
5.1.4 直线塔紧线的工艺流程图(含附件安装)如
紧线前检查
紧线前检查
紧 线
观测弛度
画 印
过轮临锚
松锚升空
反向临
锚
直线塔附件安装
平衡挂线
安装间隔棒
回收钢护套
回收滑车
安装跳线
(附件安装工序)
(附件安装工序)
(送放线队)
(送放线队)
第2节 紧线前的准备工作
5.2.1 导线紧线前应作下列检查:
检查各相子导线在放线滑车中的位置是否正确,防止跳槽现象发生。
检查各子导线间是否互相绞劲、缠绕;如有,必须打开后再紧线。
检查直线压接管位置,判断其紧线后是否能满足规范要求;如不合适,应处理后再紧线。
导线损伤处是否已全部处理好。
所跨越的电力线是否已完全停电并接地或采取可靠的跨越措施。
现场核对弛度观测档位置,复测观测档档距、高差。
紧线工器具是否完备、良好,地锚埋设是否合适、安全。
第3节 紧线布置和操作
5.3.1 直线塔紧线一般采用一根子导线用一套紧线装置(含一套动力装置)的布置方式,但必须同时布置四套紧线装置,以达到四根子导线同时收紧的目的。地线的紧线每相地线布置一套紧线装置。
5.3.2 紧线段的操作端应作好如下准备:
根据导、地线的紧线张力选择并配备合适的紧线工具。
紧地线的牵引固定地锚一般采用地线线端临锚的地锚;紧导线时一般用导线线端临锚的地锚。
导线;2—
导线;2—卡线器;
3—总牵引钢丝绳;
4—50kN起重滑车
5—地滑车(30kN)
6—绞磨钢丝绳(φ13)
7—机动绞磨(30kN)
8—地锚
1
2
3
4
5
6
7
8
8
5.3.4 紧线顺序:应先紧地线,后紧导线。单回路导线,应先紧中相线,后紧边相线。
5.3.5 紧地线的操作步骤是:
每根地线布置一套牵引系统,应同时布置二套牵引系统,实现两根地线同紧。
检查系统各元件连接牢固后,即可启动绞磨。
收紧地线,当操作端的线端临锚拉线不受力时应停止牵引,将线端临锚由地线上拆除。
继续收紧地线,应两根同时收紧,同步看弛度。当各档弛度调整达到设计规定值时,停止牵引。
恢复操作端线端临锚,并收紧链条葫芦,拆除牵引系统。
当弛度调整符合设计规定及验收规范要求时,进行登塔画印。
5.3.6 紧导线的操作步骤是:
每相导线应布置四套牵引动力装置,以达到四根子导线同步收紧的目的。
检查牵引系统各元件连接牢固后,即可启动绞磨。同时通知弛度观测人员及紧线段内各监护人员。
缓慢收紧四根子导线,当操作端的线端临锚的拉线不受力时,停止牵引,将线端临锚由导线上拆除。
继续收紧子导线,应注意将子导线对称收紧,使放线滑车保持受力平衡。
四根子导线同步收紧,同步看弛度,待各档弛度调整符合设计要求后,停止牵引。 恢复操作端的线端临锚,收紧链条葫芦,松出绞磨,拆除牵引系统的工具。
用线端临锚的链条葫芦微调子导线弛度,使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每基杆塔上进行画印。完成画印作业后,方准进行过轮临锚作业。
<25°线端临锚过轮临锚卡线器第4节 过轮临锚
<25°
线端临锚
过轮临锚
卡线器
5.4.1 在紧线后,为了确保已紧线段的导地线不致跑线,在操作端的直线塔(即操作塔)上一般增加一套过轮临锚。
5.4.2第一个紧线段完成紧线,操作塔不进行附 件安装且相临 档不安装间隔棒,以便在塔上进行过轮临锚。
5.4.3过轮临锚布置示意如图:
5.4.4过轮临锚由导线卡线器、临锚钢绳、直角挂板(Z-7)、链条葫芦及地锚等构成,示意图
9
9
1
2
8
6
6
3
5
4
7
5T链条葫芦;2—φ12临锚钢丝绳;3—卡线器;4— Z-7直角挂板;
5—卸扣;6—开口胶管;7—放线滑车;8—导线;9—钢板地锚
5.4.5 过轮临锚应按下列步骤操作:
在操作塔距放线滑车1.5-2m的导线上安装导线卡线器,同时在紧靠卡线器的后侧套上开口胶管,与卡线器相对称的另一侧导线上同样应安装开口胶管。
在放线滑车的横梁挂孔上安装4个Z-7直角挂板,应与导线轮相对应。
临锚钢绳(φ12.5)的上端穿过直角挂板后与卡线器相连接;下端与锚线架上的链条葫芦相连接。
用垂球在界塔的导线上画印后,收紧链条葫芦,令锚绳受力。收紧时不得让画印点前后窜动。
过轮临锚的对地夹角不宜大于25°,其地锚设置与线端临锚相同。
5.4.6 过轮临锚工具应按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