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 第10讲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冷战终结课件.pptx

世界现代史 第10讲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冷战终结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讲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冷战终结;第一部分 历史的惯性——俄国历史积弊与苏联战后改革的回顾;3 计划经济(实则为指令经济),生产多少、怎么生产,多由行政指令下达,企业根本就没有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的意识和“逐利”的心态; 1 钉成一个V字形架子,87戈比; 2 削成两根2000厘米长和一根1000厘米长的方木,2卢布27戈比; 3 把架子竖起来,1卢布50戈比; 4 剪一根长3500厘米的绳子,5戈比; 5 洗干净绳子,37戈比; 6 做一个绳结,93戈比; 7 吊死工地主任伊万诺夫,3卢布12戈比; 工地主任签字:伊万诺夫。 ;第二,高度压制、集中、僵化的政治体制;赫鲁晓夫改革的成功与失败 《秘密报告》与非斯大林化 赫鲁晓夫改革:“出师未捷身先死”;第三、帝国的空间负担;二、勃列日涅夫加重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整个官僚系统感觉相当安全,相安无事,谁也不会打破这种安全和宁静,但是弊端实在太明显了: 1老人政治,所有政治局和高管由于很大程度上维持了终身制,总也不退休,青年锐意改革者上不来,阻碍正常晋升; 2 整个系统僵化、丧失了自我更新能力,报喜不报忧,信息上行渠道几乎没有了; 3 腐败盛行,熟视无睹,利益集团固化;; 第二、“石油经济”掩盖了一切问题;有一部分极少的资金计划投入到企业改善技术或是升级换代机器设备上,但由于企业不是一个经济行为体,也多没有用在正地方上,诸如投入越多,反而改善技术越少,用在像住房、改善福利、涨价的零件、提高工资上了;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路径依赖;最主要的是利益集团利润太大,军工和重工业动辄投入过亿,反应在政策上就是勾结政治人物一再追加投入,落入个人腰包;发展灵活的科技含量高的消费品工业和市场经济,也会动摇官僚体制的控制能力;结果造成的结果就是,谁都知道经济结构有问题,但是谁也无力阻挡利益集团的摆布,乃至俄国是传统上的农业国还要靠进口粮食过活,不是生产不出来,而是投入不足。错过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这样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下,整个国家暮气沉沉,大家都在装作很强大、很幸福,都在回避问题。;第三、 “帝国的过度扩张”; 苏联向全球扩张,尤其是向第三世界发展势力,苏联的扩张已经从传统的东欧和东北亚,转向包括了东南亚、南亚、南部非洲、甚至拉美; 这就和上述的苏联经济偏向军工、石油收益都落到军工行业的情况契合上了,正是因为有巨大扩张需求,军工更加迅猛发展,民用行业投资更少,这反过来加强了经济部门的不平衡和停滞; 所以70年代中期苏联全球大扩张,同时国民经济(除能源业之外)陷入严重停滞,这不是偶然的,即前者加重了后者的趋势; 因而有人说,是里根的引诱苏联对抗(星球大战计划)拖垮了苏联经济,其实根源在于苏联自身,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经济已经不拖自垮了(广阔疆域、东欧、海军、全球扩张)。;第二部分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冷战终结、苏联解体; 一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结果就是1986—1988年的经济形势很不好,国民收入几乎没有增长(2.8%),尚不如改革之前;这就牵扯到了第二个大问题,为什么不对明显的不均衡的头重脚轻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第二,就是官僚体制的阻力,既得利益集团,即军工和重工业集团阻力太大,根本改不动;而且就算是从指令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是很不顺利的,太多人和部门不愿意手中的指令和审批权力;因而有人形容,实际上戈氏对经济的改革到了官僚体制那里简直是纹丝不动,很大程度上给消解掉了; ; 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三、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政策:;;; 四、苏联解体;;;第三部分 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第四部分 苏联解体的影响;名词和答题;参考书目;本讲完!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