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第二单元 第四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第二单元 第四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析“题材”,评价情感、观点、态度 ——从教材中寻求解题突破 古典诗歌从题材角度可分为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等七大类,以下就从这七大类诗歌入手,寻求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题的突破。 一、羁旅思乡诗——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内 容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标 志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 “登高”“望月”“忆” “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情 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教材 《登高》杜甫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 [训练 提升]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说说这首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诗中的“羁旅乡情”。 答案 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度,斛叶山路,枳花驿墙。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二、送别怀人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容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内 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 “送”“别” “赠”“酬”。 ②常见意象: “柳”“酒” “月”“水” 四大意象。(“长亭”“短亭” “阳关”“舟” “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 情 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教材 《雨霖铃》柳永 上阕写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下阕写词人想象离别之后的孤寂伤感。 寓情于景,虚实结合 [训练 提升]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 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写了凄黯(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别的伤感、惆怅的情感。 三、边塞征战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内 容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