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西翼城大河出土鸟形盉铭文札记.doc免费

读山西翼城大河出土鸟形盉铭文札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讀山西翼城大河口出土鳥形盉銘文札記 (首發) 鄧佩玲 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 本年三月,《中華遺產》刊登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相關資料, 衛康叔等:〈大河口西周墓地:小國的「霸」氣〉,《中華遺產》,2011年3期。由於該刊物於香港流通有限,筆者並未有機會獲睹有關文章,故〈鳥形盉〉銘文謹按網上刊發之照片予以釋讀。 遺址出土之〈鳥形盉〉銘文旋即引起學界廣泛關注,黃錦前、白軍鵬、蘇建洲及董珊諸先生隨後於網上發表討論文章,對彝銘之內容作詳細探究,而郭永秉、劉雲、袁金平、徐伯鴻等亦嘗跟帖回應。 以上文章及資料可參考:黃錦前:〈大河口墓地所出鳥尊形盉銘文略考〉,「簡帛網」( /)發表文章,2011年5月4日;白軍鵬:〈翼城大河口墓地M2002所出鳥形盉銘文解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發表文章,2011年5月4日;蘇建洲:〈翼城大河口墓地M2002所見「气盉」器主名小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發表文章,2011年5月5日;董珊:〈翼城大河口鳥形盉銘文的理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衛康叔等:〈大河口西周墓地:小國的「霸」氣〉,《中華遺產》,2011年3期。由於該刊物於香港流通有限,筆者並未有機會獲睹有關文章,故〈鳥形盉〉銘文謹按網上刊發之照片予以釋讀。 以上文章及資料可參考:黃錦前:〈大河口墓地所出鳥尊形盉銘文略考〉,「簡帛網」( /)發表文章,2011年5月4日;白軍鵬:〈翼城大河口墓地M2002所出鳥形盉銘文解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發表文章,2011年5月4日;蘇建洲:〈翼城大河口墓地M2002所見「气盉」器主名小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發表文章,2011年5月5日;董珊:〈翼城大河口鳥形盉銘文的理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發表文章,2011年5月5日。又近日見xbh1947@126博客中刊有〈說翼城大河口墓地M2002鳥形盉銘文中的「余自無」與「傳出」〉一文( /xbh1947@126/blog/),但並無註明作者實名。此外,下文凡引述上列諸先生意見,均不再註出處。 〈鳥形盉〉銘首三行記「」所發誓言,然有關該段文字之解釋,學者間意見甚為分歧。今試對銘文作重新釋讀如下: 余某(謀)弗(稱)公命,余自無(侮)則(鞭),身笰(弗)傳(全)出。 (一)「余某(謀)弗(稱)公命」 「某」,白軍鵬讀為「無」,並認為「余某弗爯公命」是雙重否定式,當中「爯」具揚、舉之意,「爯公命」即「舉公命」;而董珊則指出「余某」屬同位語,「爯」讀為「尊」,「弗尊公命」是假設之情況。 從盉銘上下文得知,「余某弗公命」明顯是違反誓言之假設條件,與下文後果(即「鞭」、「身笰(弗)傳(全)出」)組成假設複句,倘以雙重否定作為解釋,似乎仍有欠穩妥。此外,古漢語中代詞連用之情況雖間有出現,但「某」屬虛指代詞,似難與第一人稱代詞「余」作同位成份,且先秦文獻中亦未見有相類語例。 在兩周金文中,「某」可通讀為「謀」,如〈禽簋〉曰:「王伐(蓋)侯,周公某禽祝。」郭沬若《大系》解釋曰:「某,謀省,亦可讀為誨。《說文》『謀』之古文作『』若『』,同从母聲,與『誨』之聲母相同。」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攷釋》,臺北:大通書局,1971年,頁12。 又唐蘭《史徵》援《周禮?太卜》「命之八命」中「四曰謀」為証,指出〈禽簋〉之「『某』讀如『謀』,當是卜謀。」 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頁38。 「謀」既从「某」得聲,二字上古音近,故可通用。先秦古書中亦有「某」、「謀」相通之例,如《儀禮?士冠禮》云:「某有子某,將加布於其首,願吾子之教之也。」鄭玄注:「古文某為謀。」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攷釋》,臺北:大通書局,1971年,頁12。 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頁38。 今盉銘所見「某」疑亦讀作「謀」,有計謀、圖謀之意,如《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云:「我則隨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謀其身不遺其友。」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曰:「謀,計也。」又《書?大禹謨》言:「任賢勿貳,去邪勿疑,疑謀勿成,百志惟熙。」蔡沈《書經集傳》曰:「謀,圖為也。」因此,〈鳥形盉〉所見「余某」當讀為「余謀」,意謂「我的圖謀」。 至於「」,疑讀為「稱」,訓「副」,具相當、符合之意。如《國語?晉語》云:「稱晉之德,諸侯皆叛,國可以少安。」韋昭注:「稱,副也,副晉之德而為之宜。」「稱」與「副」義同,意指符合。「稱」從符合義復引申有跟從、跟隨之意,正如《禮記?檀弓上》云:「子游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孔穎達《正義》曰:「稱,猶隨也。」由是觀之,〈鳥形盉〉銘所謂之「弗(稱)公命」,應指「不符合公

文档评论(0)

剑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