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pptVIP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面鱼纹盆是瓮棺的盖子。古代以瓮、罐一类陶器作葬具的墓葬形式。多见于史前时代(中国流行于新石器时代直到汉代)。常用来埋葬幼儿和少年。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是他的代表作,遗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临摹本。吴道子在千福寺西搭院北廊的壁画里,把菩萨像画成自己的样子,对于神的世界,不受宗教教义的约束,自由地加工。他不愿意以神的“供养人”的地位,站在佛国的一角,而乐于以普通画工的形象去主宰神土。他可以把达官贵人拉入《地狱》中来,可见他对宗教神权是蔑视的。 八大山人(1626~1705年),俗家姓朱,名耷,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6子宁王朱权的第9代后裔。 第8课 笔墨丹青 一起源: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1新石器时代出现陶画岩画 2战国时代出现用毛笔绘制在帛绢上的作品《人物龙凤图》 3汉代帛画气势宏大,浪漫神秘 岩画是一种以图形代替文字的文献宝库,故而被誉为“历史的语言” 。它以质朴的手法,刻画出先民自身居住、狩猎、畜牧、征战、人物、动物、以及图腾崇拜等等与繁衍生息息息相关的场景图形。 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源头) 人面鱼纹盆: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奇特的人鱼合体形象,表现出古人丰富想像力。 彩陶舞蹈纹盆:这是一个轰动一时的彩陶盆。盆内壁各组小人牵手共舞,服饰划一,动作相同,头饰或为发辫摆向一致,尾饰也均朝向一个方向,说明舞者的动作、节奏、韵律都是很统一的,活泼、有趣。 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源头) 战国的毛笔帛画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我国现发现最早的一幅帛画。在妇人之上绘的龙凤,寓示着死者随龙凤所引升天时情形。腾空而起的龙、凤均有一种向上的动势,而下方的侧立人物则反映出一种跟随的特征。可以肯定这是一幅为死者祈天求佑的具有丰富含义的绘画作品。这幅帛画从用笔用线的描述、人物特征的描绘到图的构成无不反映出我国古代绘画对形、神独特的气质和丰富内涵的表现。 二发展: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魏晋时期出现凸显个性文人画(原因),顾恺之“以形写神” ,《女史箴图》 2唐代绘画雍容华贵(原因),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吴带当风” 魏晋的凸显个性 魏晋画祖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东晋顾恺之传世名画。纵25厘米,横349厘米。主旨宣扬封建社会妇女的道德和节操,以为后人教诫。人物用游丝描,沉着有力,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山石、树木勾勒无皴,与人物的比例则大小不称。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成为中国古代开创之作 盛唐画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摹本,局部) 这幅画的内容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天王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 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被誉为“吴带当风”。 唐朝的雍容华贵 唐朝的雍容华贵 唐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摹本(局部) 唐代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有两个以擅长画贵族妇女而著称的人物画家——张萱和周昉。 该画面描绘仕女们的闲适生活。她们华丽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 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朝的雍容华贵 三繁荣:宋代到明清—文人意趣民间风情 1宋代一是文人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 原因:宋代重文,理学兴起,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 代表:马远《山径春行图》 二民间风情作品 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代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马远,原籍今山西济西人.下笔遒劲严谨,设色清润,山石作大斧劈皴,方硬有棱角,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多横斜曲折之态,阁楼大都用界尺,而加衬染,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之称。这是表露他对南宋偏安一隅的写景照。 马远:《踏歌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山径春行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民间风情——市井生活 市井风俗画显得较为轻松活泼,所传达的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自然而热闹的生产、生活场景,洋溢着盎然生趣。 民间风情——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宋代以来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开始发展起来。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明清一是文人画风格奇特 原因:时代变化社会动荡 代表:八大山人《松鹰图》 二民间风情作品,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八大山人《孤禽图》 《鲶鱼图》 八大山人笔法恣肆、放纵、简括、凝练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