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欣赏之路——卡尔松《美学与环境》概述
陈李波
《美学与环境》是卡尔松二十多年对环境美学研究的总结性专著,也是其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汇集,著者在本书中对环境美学的完整体系进行了详尽且富有新意的阐述,并试图“在自然和人类环境的审美欣赏中建构出一个整体框架。” Allen Carlson,
Allen Carlso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cture(London:Routledge,2000),216。
该书所设立的基本前提是:“每一处环境,自然的,田园的,城市的,大的或小的,平常的或特殊的,都提供了许多素材去观察、聆听、感受和欣赏。”所面临的特定问题是:(我们所面对的环境)依旧是散漫、杂乱的欣赏对象,我们沉浸其中并没受到审美欣赏的指引。而在环境美学所采用的研究方向:它们都将以客观主义视角予以陈述。正是基于这些环境美学的基本前提、特定问题及研究方向,卡尔松将环境美学中所遇到的一个个问题进行设问与解答,从而对环境美学从理论层面直到应用层面进行有机的诠释和逻辑性的梳理。
一 欣赏之涵义
卡尔松认为传统的美学概念束缚了审美欣赏,“美学家对审美欣赏的研究主要关注于美学性质,而对欣赏自身言之甚少。欣赏概念没有被言及的确是件不幸的事情。” 同上,102。传统的美学概念过多地关注欣赏者所处的精神状态,而甚少关注于欣赏对象自身之性质;过多地强调无利害性和同情这些美学观念,而忽视欣赏的真正涵义。只有“从美学传统的困惑中脱离出来,欣赏才能成为关注焦点。” 同上,106。卡尔松在本书中强调欣赏是欣赏者遵循“以对象为导向”(Object-orientated) 同上。的客观主义视角,对对象“如其所是和如其所具有的属性去欣赏。
同上,102。
同上,106。
同上。
同上,51。
首先,欣赏不同于传统美学概念中的体验。卡尔松通过阐明欣赏与体验间的差异来强调“欣赏”这一称谓在环境美学中的重要性,“……斯图尼兹使用了‘审美体验’这一传统概念。与之对照,我尽量避免用这一讨厌的短语,使用‘适当的审美欣赏’这一概念,并使用“审美欣赏”或者“欣赏”两个特定用语。……因为前者不仅蕴含着更多的积极含义,而且就欣赏对象而言它更适当。” 同上,238。
同上,238。
其次,欣赏含有主动性的意味。一方面,它是积极的和反应性的:卡尔松认为欣赏不仅与斯图尼兹认为的“空白的,如母牛般凝视” 参见Jerome Stolnitz, Aesthetics and Philosophy of Art Criticism,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Boston:Houghton Mifflin,1960)。所主张的不需对象任何指引的消极欣赏截然相对,同时与同情观点所主张的仅凭欣赏者主观臆断,盲目地将自己情感赋予对象的积极欣赏也有所区别。在这里欣赏的主动性首先是要求我们积极地“遵循对象的指引并相应地作出反应” 同上,104。,以致“欣赏其自身的性质。” 同上,36。总之,欣赏概念正是“遵循对象的指引”这一客观主义原则,将欣赏者置身于积极和反应性的审美情境中,从而摆脱传统美学中同情和无利害性这两种观念对欣赏者精神状态的苛刻限定。但另一方面,这种主动性与阿诺德·伯林特所认为的
参见Jerome Stolnitz, Aesthetics and Philosophy of Art Criticism,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Boston:Houghton Mifflin,1960)。
同上,104。
同上,36。
Arnold Berleant,Living in the Landscape:toward an Aesthetics of Environment(Lawrence: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97),4。
另外,欣赏遵循客观主义原则,以“对象为导向(Object-orientated)”为其核心。卡尔松致力于倡导“以对象为中心”(Object-centered) Allen Carlson,前述所引书中,13。的环境美学。他在导论中便鲜明指出该书遵循“客观主义的视角” 同上,3。。他还认为之所以我们要“如其所是和如其所具有的属性的欣赏对象”,其“合理性就在于以对象为导向的欣赏是客观的。” 同上,119。无论是“遵循对象的指引”或“以对象为导向”,还是“以对象为中心”,这些概念都是以客观主义原则为其欣赏乃至环境美学奠定基石,卡尔松明确指出:“客观性意义非常基本:它关注于对象及其性质,并反对在主体及其性质上所体现的主观性。它反对主观地欣赏对象……:
A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