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中国历史文化地域差异.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 中国历史文化地域差异 一、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中国古代“文化”一词起源很早 ,《周礼》载:“观乎天文以察 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指“文治教化”之意。 西方“文化”一词出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为耕作,引申至人们培育、创造、发展起来的与天然状态有别的事务。现代意义的“文化”概念是英国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根据德国学者古斯塔夫?克勒姆的《文化学通论》发展而来。后来一些美国学者又增加了物质文化的内容,20世纪以来关于“文化”的界说越来越多。 二、秦汉时期中国历史文化区域差异 《汉书?地理志》解释‘风俗’:‘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阮籍称:‘造始之教谓之风,习而行之谓之俗。’ 塞上、塞外风俗区: 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 尚武、简朴。 2. 黄河中下游风俗区 秦汉时期经济文化重心,可分为以下亚区: 关中亚区:物产丰富,风俗不纯。 魏地亚区:古“三河”之地,风俗大致相同。 韩地亚区:郑地俗男女亟聚会、颍川尚忠、南阳奢。 陈地亚区:其俗巫鬼。 齐地亚区:人物辐辏,有鱼盐之利,尊贤而尚功。 2. 黄河中下游风俗区 秦汉时期经济文化重心,可分为以下亚区: 燕地亚区:愚捍少虑,敢于急人。宾客相过,以妇相待。 赵地亚区:今河北中部“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女子游媒富贵,遍诸侯之后宫”太原、上党一带号“难治”。 鲁地亚区:有圣人之教,西汉去圣久远,俗趋商贾,多伪巧。 宋地亚区:重厚多君子,好稼穑。 卫地亚区:郑卫之音,好气任侠。 3、淮汉以南风俗区:待开发区。 巴蜀亚区:俗不愁苦,亡凶年忧。 楚地亚区:不忧冻饿,信巫鬼,重淫祀。 吴越亚区:轻死易发。 东汉以后儒学为主,中原地区的风俗逐渐趋同,三国后南北分裂, 江淮不断开发,南北朝后,地域风俗形成南北之间的明显差异。 三、秦汉以后区域文化的变异以及文化地域、文化人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讲的是在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下,各地人文景观与文化风貌的差异。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在文化上中国北方与南方,东部与西部地区都存在明显的不同。“骏马秋风晋北,杏花春雨江南”就是中国古人对于地域文化差异的形象描述。 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中国文化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如下方面: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差异; 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文化的差异; 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 谢谢! * *

文档评论(0)

leidian48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