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翻  译  实  习
翻  译  实  习
学校名称      华东理工大学      
专业名称         日  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陈  雪         
翻译题目    惯用句的变异形式    
           (节选自《惯用句的变异形式》)  
 PAGE  1
中日身体慣用句の対照研究(文献翻译)                          
 PAGE 9
中日身体慣用句の対照研究(文献翻译)                                                       
【译文】
惯用句的变异形式
——以形式上的固定性为中心
石田プリシラ
0.前言
    所谓惯用句,事先其内部结构以及构成要素便已固定,整个惯用句本身已经有固定表现形式并构成文章语句中的一个部分(村木1985、森田1985、伊藤1989等)。但惯用句的形式也并不完全没有变化。例如,以下的惯用句中,复合词和惯用句的构造或构成要素在某些部分上是存在差异的。
?目に立つ/目立つ
?目の敵/目の敵にする
?陰口をきく/陰口をたたく
?顔を合わせる/顔を合わす
?口を出す/口出し
?耳に挟む/小耳に挟む
?歯切れがいい/歯切れが悪い
?口車に乗る/口車に乗せる
    我们把诸如此类在形式上和语义上有对应关系的惯用句的表现方式称为“惯用句的变异形”。
    本文的目的在于考察惯用句中的变异形,并将其分类论述,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考虑日语中惯用句在形式上的变化具有怎样的意义。在本次研究中,我将以“目”“耳”“鼻”“口”“舌”“齿”“眉”“颊”“颜”等包含身体词汇的惯用句为对象,进行分析和分类。
1.惯用句的“形式上的固定性”
    一直以来惯用句都被认为是在内容上结合度很高的一种语言。例如,宫地(1982b:238)认为,惯用句是两种以上的单词的联合体,并指出“那种结合关系是比较稳定的”。Coseriu和Geckeler(1981:52)认为,惯用句的构成要素无法与其他要素相互置换,这一点只能作为“固定形式”(fixed form)来使用。伊藤(1989)则认为,作为惯用句在结构上和语法上的特点,其构成要素的位置已经相对固定,与别的词语进行置换是不可能的(Stabilit?t)。 
    本文把以上所述的特点称为惯用句的“形式上的固定性”。其在词汇层面上的特点是:惯用句在文章中发挥作用之前,其形式已经固定。换言之,惯用句一般不会变换其构造,添加或省略其构成要素,也不会与其他要素相互置换。然而,如下面文章中所述,形式上有部分不同的变异形也是存在的。
    某个惯用句的表现形式是固定的作为惯用句的变异形呢,还是仅仅是临时拼凑出来的表现形式呢,判断这一点是很困难的。例如,「目くじらを立てる」等惯用句的形式,不仅仅可以在很多实例中见到,也作为词条被收录在词典中,即使从母语者的直观感觉来看,都可以说是惯用句的固定表现形式。但是「目くじらが立つ」这种形式,虽说存在着相关用例,但是因此就定论其是在词汇层面上的固定形式,这和母语叙述者的直观感觉并不吻合(而且这种形式的语言没有作为词条被收录在词典中)。我认为诸如此类的形式不如说是,说话者和书写者将「目くじらを立てる」这种固定形式和在一部分上相一致的语言表现相结合,临时拼凑出的惯用句形式。这是语言历史变迁的结果,过去经常使用的惯用句现如今已经不常使用了,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诸如此类的惯用句虽然在词典或是少数的例子中还可以见到,但是对于现代母语者来说俨然已成为一种不常见的语言形式(例如,「口が腐っても」和「眉を上げる」等)。
    本文就是否把语言的个别特殊表现形式视为惯用句的变异形进行以下的判断。首先,收集实例,将其中特殊的形式与词典中的词条进行比较。在实例数量很多且作为词典词条收录的情况下,便将其表现形式视为惯用句中的变异形(例如「口が重い/口が軽い」、「耳に入る/耳に入れる」)。如若词典中没有收录但在实例中很多的表现形式也一视同仁(例如,「目をそらせる」、「耳を澄ませる」)。除此之外,如实例数量较少的情况,又或是仅仅在词典中收录,实例中却很少使用的情况,则以母语者的判断为主。判断为“不使用”或“没怎么听说过”的表现形式从本研究的对象中排除(例如「耳をたてる」,「眉を開く」「眉を上げる」「口が腐っても」「目くじらが立つ」「口に上せる」)。而且,如果是“毫无问题可以表达”的表现方式,也可判断为惯用句的变异形(比如「耳に挟む」「口を濁す」「目鼻が立つ」「目を光らす」「目の色が変わる」)。
再者,以上所论述的惯用句在形式上的固定性,虽说是语言层面上的特点,但惯用语也会受到来自文章中语法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