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玉米的起源、传播和分类;第一节 玉米的起源、传播和分类;第一节 玉米的起源、传播和分类; 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关于起源中心仍有不同的观点:
瓦维洛夫等认为玉米起源地在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
达尔文等认为玉米起源地在南美洲的秘鲁和智利沿岸的半荒漠地带;
曼格斯多夫等认为玉米有两个起源地,初生起源中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包括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等地,中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则是第二起源中心;
叶卡索夫等认为玉米有多个起源中心,软质型玉米起源中心在哥伦比亚,硬粒种玉米起源中心在秘鲁,马齿型和爆裂型玉米起源中心在墨西哥,甜质种和有稃种玉米起源中心在巴拉圭;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我国的云南、广西一带也可能是玉米的起源地之一。;玉米的起源和分布区域;玉米的起源;二、 传播
1 6世纪之后,玉米沿着3条路线传播到世界各地:
第一条路线:由美洲大陆首先传到西班牙,然后沿地中海航线传播到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经此由比利牛斯山传入法国和德国,1562年玉米传入英国,其后由土耳其再传入罗马尼亚、波兰等一些东欧国家,大约17世纪末传入俄国;
第二条路线:16世纪初,伴随着各国的商业往来,玉米从突尼斯传入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家,其后沿着贩卖黑奴的路线,传入南非许多国家;
第三条路线:大约16世纪30年代,玉米一路通过陆路从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传入东亚,另一路通过东方航线传播至印度和东南亚各国。;玉米的起源地、传播路线和分布区域; 关于玉米传入我国的年代和路径,目前还没有定论,目前比较公认的玉米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16世纪初期,农史学术界认为,玉米可能沿着3条路线传播到我国:
第一条路线:由西班牙传到麦加,再由麦加经过中亚细亚传到我国的西北地区,从西北再传到内陆各省份;
第二条路线:先从北欧传到印度、缅甸等地,再由印度或缅甸引种到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尔后向北传到陕西、甘肃、山西等地,向东传播到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
第三条路线:先从欧洲传到菲律宾,再经海路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
从现有的资料看,玉米最早从东南沿海传入我国的可能性不大,从西北陆路传入的证据也不足,玉米从西南陆路传入我国的可能性最大。;三、 分类
玉米(Zea mays L.)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禾本科玉米属,学名玉蜀黍,也称作苞谷、苞米、玉茭等。
;(一)按生育期分类:
1. 早熟种: 生育期春播85-100天,夏播70-85天,积温2000-2200℃,植株较矮,叶数较少,一般14-18叶,籽粒较小,千粒重约150-250克,如烟单15号等;
2. 中熟种 :生育期春播100-120天,夏播85-95天,积温2300-2500℃,植株高度一般处于早熟种和晚熟种之间,一般16-20叶,果穗大小中等,产量较高,千粒重约250-300克,适应地区较广,如豫玉1、2号等;
3. 晚熟种:生育期春播120-150天,夏播96天以上,积温大于2500℃,植株高大,叶数较多,一般21-25叶,籽粒大,千粒重约300克,如掖单13号等。
;(二)按植株形态分类:
1. 紧凑型:株形紧凑,叶片上举,穗位上茎叶夹角小于15° ,受光姿势好,适应密植,如郑单958等;
2. 平展型:株形松散,穗位上茎叶夹角大于30°,不耐密植,如沈单7号等;
3. 半紧凑型:处于上面二者之间,如农大108等。
(三) 按籽粒结构及形态分类:
1. 硬粒型 2. 马齿型 3. 半马齿型
4. 甜质型 5. 糯质型 6. 爆裂型
7. 蜡质型 8. 有稃种 9. 粉质型;马齿型玉米;半马齿型玉米;不同籽粒类型玉米果穗形态比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