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总结-预付账款 (1)预付款项时 借:预付账款-*公司 贷:银行存款 (2)收到货物的会计处理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公司 总结-预付账款 (3)当预付货款小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应将不足部分补付时: 借:预付账款-*公司 贷:银行存款 (4)当预付货款大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对收回的多余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公司 3.3.1 预付账款 注意:对“预付账款”业务不多的企业,为了简化核算,可以不单独设置“预付账款”账户,通过“应付账款”账户核算。 But:在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将“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分开列示。 3.3.2 其他应收款 定义:用于核算和监督其他应收款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 编号: 1221 性质: 资产类 明细:按单位或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其他应收款-张三 其他应收款-平安财险公司 其他应收款 (1221) (1)发生 (1)收到或结转 应收而未收的 总结-其他应收款 (1)支付时 借:其他应收款—对方 贷:现金(银行存款) (2) 收回时 借:有关帐户(管理费用等) 贷:其他应收款—对方 3.4 应收账款减值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账款的账面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坏账 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资产流失:坏账损失。 3.4 应收账款减值 坏账的核算方法: 直接转销法 备抵法 备抵法 备抵法:赊销时估计坏账损失,建立坏账准备,当坏账实际发生,冲销坏账准备。 特点:预先提取坏账准备 优点: ①符合权责发生制。 ②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缺点:估计核算复杂烦琐 我国采用此方法算坏账 “坏账准备”账户 定义:核算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 编号:1231 性质:资产类账户(调整账户) 坏账准备(1231) 核销的坏账损失金额 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 (发生坏账时) 转销后又收回 已提取未转销的坏账准备 资产减值损失账户 资产减值损失:针对资产类项目(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提取的一种减值。 定义:核算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编号:6701 性质:损益类 资产减值损失(6701) 计提减值损失时 (1)资产价值恢复时 (资产减值时) (2)转出时 损 益 资产减值损失:核算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损益类)坏账准备:核算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资产类) 坏账准备 资产减值损失 计提坏账准 备金时(资产减值时) 计提坏账 准备金时 发生坏账时 已提取的坏 账准备金数 (1)资产价 值恢复时 (2)转出时 0 本年利润 总结-坏账准备 ①首次提取时,按应收账款余额估计提取。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坏账准备 ② 实际发生坏账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总结-坏账准备 ③已确认的坏账又收回时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同时: 借:银行存款 贷: 应收账款 总结-坏账 ④每次的实际提取数应考虑过去的已提坏账准备数,即应考虑“坏账准备”账户余额方向、金额。 本次实际提取数 = 期末应收款项余额 × 计提的比例 + 坏账准备帐户的借方余额 - 坏账准备帐户的贷方余额 总结: 应收及预付款项 3.1 应收票据 3.2 应收账款 3.3 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 3.4 应收款项减值 第三章结束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3.1 应收票据 3.2 应收账款 3.3 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 3.4 应收款项减值 3.1 应收票据 定义: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的定义: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可以背书、贴现、抵押。 3.2 应收票据的账户设置 设置“应收票据”账户 核算内容:用来核算应收票据的取得、收回情况的账户。 编号:1121 性质:资产类 应收票据一般按实际收到的面值计价 应收票据(1121) (1)收到票据时 (1)票据到期时 (2)计息时 (2)票据转让时 尚未到期的票据 3.3 应收票据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