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1《沁园春·长沙》单元试题(1)鲁人版08版必修5.docVIP

高中语文:1.1《沁园春·长沙》单元试题(1)鲁人版08版必修5.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标鲁人版必修五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同步试题 〖语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层林尽染 尽善尽美 尽管 尽情 B.鹰击长空 义愤填膺 赝品 梦魇 C.激扬文字 疾风劲草 波及 即席 D.峥嵘岁月 铮铮铁骨 狰狞 争执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风华正茂(盛) 指点江山(国家) 峥嵘(不平凡) B.鹰击(搏击) 意气(意志和气概) 粪土(视……如粪土) C.挥斥(奔放) 指点(评论) 漫江(满) D.主沉浮(主持) 沉浮(升沉) 万户侯(文中代指大军阀等)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4.诗歌的抒情方式有很多种,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联想抒情、借神话传说抒情等),请从下面选出抒情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 )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C.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D.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文段阅读〗 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6~11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6.对《沁园春·长沙》诗句及词语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落笔,诗人便将自己置于长天秋水的大背景之中,当然也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意境中。独立、湘江、橘子洲三词,点明了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属于写实手法。 B.“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近观和远眺;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展示出物象的广度、深度和透明度。 C.“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不仅是对上述各物象的总结,也是将物象提升为意象的一个概括。“万类”中,无论静态物,还是动态物,诗人均赋予它们灵性,一个“竞自由”便使“万类”鲜活起来。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百侣”们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一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的各路军阀看得如同粪土一般。万户侯——本为汉朝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此处指代大军阀、大官僚。 7.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层”字写树林的高低远近;“染”字写出了树林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叶遍布的景象。 B.“透”字写出了江水碧绿澄清的光与色,“争”字写出了船只来往繁忙的景象。 C.“击”字写出了苍鹰飞腾高空时矫健有力的雄姿,“翔”字写出了鱼儿在水中游动的轻快自如与惬意。 D.“万类”写尽了一切生物,“竞”字写出了它们之间的搏斗情景。 8.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三句写出了特定的氛围(寒秋),眼前的景物(湘江),还写出了欣赏秋景的立足点(橘子洲头)和诗人“独立”的高大形象。 B.“看”字领起对秋景的描绘,其中有仰视,有俯瞰;景物有远景,有近景;有静态色彩的描写,还有动态形象的描写。 C.“百舸争流”突出船多船快,“鹰击长空”着意描写力度,“鱼翔浅底”见出自由自在。三句点明“万类霜天竞自由”。 D.“怅寥廓”抒发自己的情怀,“问苍茫大地”浸含着忧思和责任,两句都运用了拟人手法。“谁主沉浮”暗含以身许国之志。 9.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触景生情,见物起兴,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才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 B.“怅”紧承“看”而来,“问”由“怅”而发。 C.这句话主要是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人定胜天的思想。 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容着自然界、民族、国家等丰富的内涵,实质上诗人已提出革命的领导权应该掌握在谁的手里的问题。 10.对这首词写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情景交融。诗人的心情是惆怅而激昂的,毫无一般旧诗歌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B.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的对比。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