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业天地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自主创业天地宽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这种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丢掉陈旧观念,正确考量自己,找准定位,勇于挑战,自主创业天地宽。”广西上思籍回乡大学生、现任私企老总、荣获“广西青年创业榜样”的梁挺,自豪地与我们分享他创业成功的经历。近年来,在上思县有一批像梁挺一样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回乡创业。他们立足山乡一展身手,“量体裁衣”奋发有为,用智慧和汗水走出了一条“知识创造财富”的创业路,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勇于创新、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风采。   梁挺:连环企业创佳绩   梁挺出生于上思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读初中时,父亲就下岗失业了,但他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他先后就读于广西航运学校和广西财经学院。大学毕业后,他不等不靠,寻求自主创业,近年来,接连创办了丰林开发、汽车运输和农业开发等3家公司,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近500人。   上世纪90年代末,速生桉丰产林种植在上思悄然兴起。梁挺瞅准商机,不辞辛劳骑着摩托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走村进屯入户,与村民联系、协商山地租赁承包,并多方筹措资金,与朋友合伙创立了自己的速生桉丰产林种植基地。打那时起,他整天穿梭于十万大山的山山岭岭,与山为伴,与林为伍,耕山创业,1999年至今,先后租赁承包山地造林7600多亩。   2005年春,梁挺种植的头一批速生桉得以砍伐销售。这年,他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在收获成功喜悦之余,他也意识到自己生产的木材送给别人加工,不划算,太亏了。于是,他决意开办木材加工企业,实行“自己原料自己加工”,以增加生产效益。说干就干,刚砍完木头,他就筹足资金,到工商部门申领了执照,创办了上思县丰林开发有限公司,自己当老总。至今,他的公司已拥有年产4万立方米单板、6万立方米胶合板的生产规模。为解决木材和林木加工产品的运输难题,他又于2007年办起了上思县彬彬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注册各种车型300多辆。这样,在十多年时间里,这位返乡创业的小伙已成功打造了“造林、加工、运输”一条龙经营、效益倍增的多个生产项目。   然而,梁挺的创业之路永无止境。2010年,他根据肉类市场需求,又开办了上思县万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肉牛繁殖养殖基地,从外地引进良种黄牛200多头饲养,目前已发展到了300多头,拟建成年产1000头的肉牛养殖规模。   梁挺在收获创业成功的同时,还不忘热心回报社会。他组织公司团支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经常到思阳镇江平小学慰问30多名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子女。近年来,他在助学、扶贫、帮困等方面做了许多善举,累计捐助物资折合人民币6.5万多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梁挺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书写了诸多金灿灿的荣誉。他先后荣获2010年“广西青年创业榜样”、2011年防城港市“十佳诚信人士”等殊荣,最近,又被防城港市推荐为2012年度全市“十佳爱心人士”评选候选人。   黄子健:带富一方领头雁   2002年秋,黄子健大学毕业后曾到广东打工。经过近一年的打拼,他对自己的职业感到相当不满意,觉得自己的知识没能派上用场。此时,电视上播放的大学生奔赴乡村,积极投身火热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故事,让他怦然心动。2003年5月,他毅然辞职返回自己的家乡上思县在妙镇联合村百岽屯,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   黄子健的家乡位于上思县城西部,地处丘陵地带,坡度较小,红壤性土质,适合各种农作物种植。回到故里,他结合自家拥有70多亩土地经营权的实际,大力开发甘蔗种植。   万事开头难。一下子要种植几十亩甘蔗,生产资金、种子、机耕、生产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困难,但这些都没有浇灭他创业的决心和勇气。没有资金,他就向亲戚朋友借或向银行贷;缺乏种植经验,他就向县糖业局的技术人员或老农请教。从2003年10月开始到次年的3月,经过100多天的苦战,他终于完成了头一茬40亩的甘蔗种植。年尾,他又一鼓作气,继续开垦种植第二茬。到2005年,黄子健扩大甘蔗种植面积达78亩,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甘蔗生产基地。   为提高甘蔗单产效益,他采用良种良法栽培新技术,多方引进高产高糖高效的“新台糖22”、“桂糖02-901”等台糖、桂糖、粤糖系列甘蔗品种种植。2006年冬,他又拿出10多万元,购买了一台“铁牛”(拖拉机)搞机耕作业,除了方便自己,还为当地村民提供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种蔗效率。近年来,他还利用糖厂的甘蔗废液喷施甘蔗,较好地增强了土地有机质,获得了高产稳产低耗,平均甘蔗单产达6吨多,年创糖料蔗入厂500余吨,被村民誉为种蔗大王、致富能手。   2008年8月,经群众推选,黄子健当上了在妙镇联合村党支部副书记。2011年8月,村“两委”换届,他又当选了村党支书。当了村官,他不负重托,采取“三举措”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一是做强甘蔗产业。发动村民用96%的农用耕地种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