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的并发症和医疗护理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ICC的并发症和医疗护理;前 言;PICC在中国;须长期静脉输液 化疗 刺激外周静脉的药物 缺乏外周静脉通路 家庭病床的病人 早产儿;已有上腔静脉障碍 携带感染源,在未查出原因之前 乳腺癌术后患侧臂静脉(淋巴结清扫) 已接受放射性治疗 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 对导管材料过敏;误区;与医师沟通,充分了解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时间 根据患者输液时间的长短合理选择静脉输液通路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早期运用PICC,可有效保护外周血管,更好地提升护理品质 提倡主动的静脉输液护理理念 ;前端开放式的:大部分厂家生产的PICC导管 前端开放尾端封闭式的:瓣膜设在体外 前端关闭式的:三向瓣膜PICC导管,其特点在输液时瓣膜朝外开,抽血时瓣膜朝内开,不用时瓣膜保持关闭状态,血液不能外流,气体也不能进入人体。维护方便简单,只需生理盐水冲管,避免肝素带来的危险。;临床案例 介绍 ;案例 1 : 2例PICC导管感染 病人年龄分别为84岁,80岁,于置管后的40天及10天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全身寒战、皮肤粘膜紫绀、呼吸急促,随后体温升高等症状,经过对症及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停止使用PICC管道,改用其它静脉输液方式后无类似症状发生,考虑此症状与PICC管道感染有关,分别拔管后做导管前端细菌培养,结果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氏菌。 分析原因 与高龄及病人自身的状况有关:体质弱,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差 与侵入性操作有关:操作不严,易将细菌在操作过程中带入血液循环 与无菌操作技术的不规范有关:肝素帽和正压接头连接输液器时消毒不严 与输入药液配制过程中污染有关:将受污染的药液经PICC导管输入,细 菌就会停留于导管内生长繁殖,引起相关性感染 --山西薛巧香,郝立新《2例PICC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PICC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护理技术操作,它代表的是从置管到完成治疗的整个过程,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理应受到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PICC置管时常见的并发症; 送导管困难;贵要静脉 PICC插管的首选,90%的PICC放置于此 直、粗、静脉瓣少 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到达上腔静脉 肘正中静脉 PICC的次选 粗直,但个体差异大,静脉瓣较多 头静脉 PICC的第三选择(头静脉成 功率只有78%) 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建议手臂与躯干成45°时,便于穿刺 既往有锁骨下静脉穿刺史的一侧手臂不作为首选 ;送管要点的掌握; 导管异位; 腋静脉 颈内静脉 胸外侧静脉迂回返折 ;导管异位临床表现;处理:发生导管异位后,应尽量挽救不必着急拔管,可在X线下或B超下拔退导管5-6cm后用5-10ml生理盐水冲管,细软导管可随回心血流流入上腔静脉,或将导管拔出到胸锁关节的锁骨下静脉输液。若导管移位距离大,则应拔管。 导管异位多数于插管当天发生。许晓芸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贵要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头静脉置管。 (许晓芸.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8):124-125) ; 心律失常;成人取平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45或90度,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再折向下至第二或三肋间隙 小儿的长度应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加1cm 从穿刺点位置到右侧锁骨头下到第三肋骨之间的距离,如从左侧,仍要量到右侧锁骨头,再加5厘米 体外测量永远不能和体内实际位置一致;导管尖端正确的位置;;渗血、血肿;术后用肾上腺素棉球压迫穿刺点,加压包扎12-24小时 ; 刺激神经; 空气栓塞; 穿刺入动脉; PICC穿刺后的并发症; 静脉炎的分级标准 0度:无临床症状(体征); Ⅰ度:红(疼或不疼)、肿(疼或不疼)、静脉无索条改变、触摸无硬结; Ⅱ度:红(疼或不疼)、肿(疼或不疼)、静脉有索条改变、触摸无硬结; Ⅲ度:红(疼或不疼)、肿(疼或不疼)、静脉有索条改变、触摸有硬结。 ;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出现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15%,常发生PICC置管后1w内,以穿刺后48-72h(3-5d)多见,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10cm。它是由于各种机械性刺激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的炎症反应,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 机械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静脉是脆弱的;化学性静脉炎; 导管漂移; 导管感染;原因 1、与无菌技术有关 2、与不及时换药有关  

文档评论(0)

132****5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32333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