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操作步骤 预培养 转基因操作 转基因植株筛选和培养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田间释放 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 金属微粒 DNA沉淀辅助剂 DNA纯度和浓度 微弹速度 植物材料 基因枪法的优点 无宿主限制; 靶受体类型广泛; 可控度高; 操作简便。 问题: 转化效率低; 嵌合体多; 稳定性差,瞬时表达; 外源基因沉默; 整合机理不详。 3、PEG诱导的基因转化 聚乙二醇(PEG)、多聚鸟苷酸、磷酸钙在高PH值条件下诱导原生质体扑获DNA分子。 步骤: 共保温; 稀释PEG; 非选择培养; 选择培养。 优点: 转化顺利,对细胞伤害小; 避免嵌合体的生成; 易于选择; 便于进行理论研究; 受体广泛。 4、脂质体介导 用化学物质将DNA包裹成球体,通过植物原生质体的吞噬作用,把DNA导入细胞。 5、电激法介导 利用高压脉冲作用,在原生质体上形成可逆的瞬间通道,从而促进外源DNA的摄取。 + + + + + + + - - - - - - - 6、超声波介导7、显微注射8、激光微束 9、种质系统介导法 生物媒体转化系统 (二) 转基因操作的受体系统 1、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愈伤组织再生系统 直接分化再生系统 原生质体再生系统 胚状体再生系统 生殖细胞再生系统 2、抗生素敏感实验 抑制细菌生长 杀死非转化细胞 3、农杆菌敏感实验 (三) 转化细胞的培养和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恢复生长 筛选培养 植株再生 四、转基因植物的鉴定 遗传鉴定 表达鉴定 表型分析鉴定 利用报告基因 Northern 杂交 Western 杂交 直接鉴定DNA分子是否整合到基因组上。 1)扩增目的片段; 2)杂交信号鉴定。 (Southern 杂交) 鉴定步骤: 筛选鉴定(利用质粒上的选择标记) 报告基因鉴定(利用质粒上的报告基因) 遗传鉴定 生长试验 DNA鉴定- southern RNA鉴定- northern 蛋白质鉴定- western Southern DNA印迹杂交 植物遗传转化流程 适宜外植体的选择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抗生素筛选压的确定及农杆菌菌株的选择 遗传转化操作 载体介导的 转化方法 DNA直接导入法 种质系统法 选择培养 转基因植株鉴定 获得再生植株 转化质粒的构建 转基因植株的繁殖与应用 利用报告基因 Southern 杂交 Northern 杂交 Western 杂交 五、基因工程的安全性 (一)安全问题的考虑 工程菌株的处理 转基因植物的释放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 1.转基因作物本身成为杂草; 2.转基因作物使其亲缘野生种成为杂草或超级杂草; 3.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新的病毒或疾病; 4.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危险; 5.转基因作物作为外来种对新生境的入侵,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6.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及生态过程的影响; 7. 其它一些不可预计的风险。 (二)转基因植物的风险 (三)生物安全的管理 法国为对遗传修饰生物体(GMO)的评价和立法成立了两个专门委员会。 第一个是遗传工程委员会,成立于1975年,任务集中于实验室的重组DNA的研究; 1986年又成立了生物分子工程委员会,它的任务是评价遗传修饰生物体的大田试验、释放以及商品化过程的安全问题。 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更加促进了国际上对生物安全立法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大会由许多国家签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均在有关条款中提到了生物技术安全问题。 1993年,在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下成立了国家生物遗传工程安全委员会,由来自卫生部、农业部、轻工业部的专家组成,负责医药、农业和轻工业部门的生物安全。 目前,在中国负责生物安全的部门有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等。 1996年7月10日农业部颁布的《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是一部较完善、较好的“实施办法”。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04号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已经2001年5月9日国务院第3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朱镕基 2001年5月23日 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转化 DNA重组技术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分子标记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1. DNA遗传标记的特点: 数量极多; 遗传上稳定; 排除了环境差异. 2. DNA遗传标记的应用 构建遗传图谱; 分析亲缘关系; 定位农艺性状;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种质资源及杂种后代的鉴定。 3. 分子标记技术 RFLP 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