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践行“生活即教育”,改造“教育即生活”
摘要: “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虽仅一字之差,但差之千里。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了生活对于教育的本源作用,是一种正确的教育观;教育即生活是目前应试教育下我们广大学生的生存状态,也是大部分家长、学校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是错误的偏执的。在大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今天,践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并以此来消除教育即生活的片面,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为了祖国之崛起而努力教书。他的教育思想适合中国实际,博大精深,在今天仍具有非常强烈的现代价值。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纵观目前教育需要改革的情况,我认为用他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来改变目前“教育即生活”的窘境,是开创我国教育理想局面的一条正确途径。
一、“教育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的区别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不同的教育状态。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答操震球问》(《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504-505页)一文中指出:“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的。“生活即教育”,指教育是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教育即生活”,是拿教育做生活,好教育顾然是好生活,八股的教育也就造成八股的生活。从陶先生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教育状态中,对生活与教育两个概念的外延与内涵理解是不同的。在“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状态中,教育=生活,教育的来源不清了,作用不明,是一种偏执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在古代,发展到极致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科举教育;在现代,发展到极致就是一切唯分数的应试教育;而在“生活即教育”的状态中,生活>教育,教育是包含于生活之中的。这就强调了教育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实施的。这抓住了实践出真知,读书的目的是用书的真谛。
很显然,这两种教育思想虽仅一字之差,但差之千里。
二、用“生活即教育”来改造“教育即生活”的紧迫性
作为一个在教育第一线工作了几十年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到目前这种“教育即生活”的状态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素质教育喊了几十年,可应试教育却愈演愈烈,几成畸形之教育:
君不见,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苦不堪言。早出晚归,还披星戴月,只是为了完成那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提纲;只是为了听那大致在考试中才有用的知识;只是为了记住那些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于是,我们的孩子眼近视了,身子不高了,背也弯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既是命根,就得全力追求。于是,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孩子只在真空中成长,自然的姹紫嫣红没了,春夏秋冬变化也没了;随之,孩子的童真童趣没了,想象力没了,创造力也没了……
君不见,老师的负担多重,身心俱累。有些知识是没有用的,可是必须教;有些做法是不对的,可是必须做;春天到了,我们认识到应该让孩子到自然去感觉那一张嫩叶,一颗新芽,可是我们不敢;已经毕业了,我们与学生生活了三年六年,我们应该回味的是,改变了几个学生,交了几个知心朋友,温暖了几颗心灵……这才是教育。可是我们谈论的是考了几个本一,上了几个一中。至于那些曾经在班上为我们出过班刊、扫过地板,默默地当忠实的听众,因各种困难而在苦苦支持的孩子,我们全忘了,虽然他们是大部分。
君不见,“教育即生活”所带来的恶果已经显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教育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目共睹。可是不重视生活教育,只把学生关到校园中进行教育,一切只为分数的教育也愈演愈烈。这种片面教育的后果已经显现:我们教出的学生人格不健全,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从整个社会系统来看,诚信体系已经出了严重问题。于是我们出现了郭美美,出现了令人痛心的慈善腐败;从个体来看,我们出现了“我爸是李钢”的拼爹一族。出现了“疯狂八刀”的药家鑫一族;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蚁族;有人说,“蚁族”的出现是社会造成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现象与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自主力、创造力、创新能力不强难道没有关系吗?所以,教育系统应该勇当其责,思考教育缺失的因素,我认为,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实行“育教即生活”的做法,极大限度地局限了学生的视野范围,抹杀了学生的创新力,造成了他们不适应于生活或不能创造自己生活的令人痛心现象。
所以我认为目前的“教育即生活”之状态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治疗的良方就是实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生活教育理论。
三、用“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T11126-2023煤矿用主动式隔仰爆装置应用技术规范.docx VIP
- 民航旅客运输(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pptx
- 300T汽车吊性能说明书-XCA300_1全地面起重机技术规格书+[主臂风电臂加超起].pdf VIP
- 新初级招采人员《招标采购法律法规》考试复习题库-上(单选题汇总).doc VIP
- GB29743.1-2022 机动车冷却液 第1部分:燃油汽车发动机冷却液.pdf VIP
- 1905运顺回撤U型钢棚安全技术措施(2023.3.30).docx VIP
- FSC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制度文件表单一整套.doc VIP
- 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图集.pptx
- 【公开课课件】高考英语读后续写10.pptx VIP
- 2023年大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