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 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 知识目标 认读6个字 能力目标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和收集到的材料,理解重点段落的意思。 思品目标 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查阅资料: 收集整理郑和航海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揭题导入 世界上有许多的航海专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的名字叫郑和。出示 郑和,明朝宦官。本姓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昆阳洲人。祖与父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幼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入宫做宦官,从燕王起兵,赐姓郑,任内官监太监。1405年率舰队通使“西洋”(当时称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的海洋为西洋。)两年而返。 今天我们就去看看600多年前郑和远航的一幕。板书:郑和远航 二、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监 炫 载 (读四声)缰(与“疆 僵”区别) 2.出示词语:派遣 宏大 炫耀 威胁 呼啸 咆哮 袭击 名扬海外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严阵以待 自读,指名读;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任选一个或几个造句;齐读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讨论分段。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的首次壮举,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进行介绍的?边读边作简要的批注,记下自己的心得和不懂的问题。 生读画后自主交流,师巡视点拨,首次:第一次 壮举:“壮”在哪里? 2.谁能概括的说一说?从哪几方面看出是“壮举”?指名回答。 学生结合1—6自然段的内容谈理解。 (郑和首航比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00多年,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如: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护船的兵士等,共27000多人;200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宝船60多艘; 每艘宝船长150米,宽60米,有10多层楼房那么高。每条船上有9根桅杆和12面风帆,可以乘坐1000多人,需有二三百人驾驶。 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 3.为什么要有这个“壮举”?(即为什么要远航?)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指名回答。 你对郑和远航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这样回答:我认为郑和远航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这可以从6自然段看出“郑和率领船队出洋7次,前后一共到过30多个国家……” 再如:郑和首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这可以从课文的2自然段看出,课文是这样说的……还可以从课文的4自然段看出,课文是这样说的…… 师在学生回答时,随机出示补充文字资料。(西方学者称:只有举世无双的特混舰队才能远航非洲;郑和舰队——集先进科技之大成;郑和舰队军事建制 整军行动优于商船;舰队规模庞大 帅舰甲板有足球场大;当代10大航海科技郑和舰队拥有2项;《郑和航海图》代表当时最先进技术;哥伦布、麦哲伦只有几条船、百十名水手 百年后海上列强打破郑和神话等等。) 四、回顾全文 1.郑和率领船队出洋7次,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3.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读到这几百年前激动人心的一幕幕,由衷地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查阅郑和远航相关资料;了解祖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情况。 教学反思1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这段课文,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我先请学生自己读读这段文字,想想有什么问题。学生读题后,纷纷提出了“郑和远航,规模到底有多大?”、“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等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比较容易的,就马上解决掉。选择一些有探索意义的问题作为本堂课要研究的重点。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而且因为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所以激发起了他们的探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巧搭舞台,放飞想象 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说的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

文档评论(0)

施工方案编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专业从事招投标施工方案编制,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资料编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