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测量与机械运动.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测量和机械运动 学习目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测量,平均速度的计算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麦浪滚滚 B.大河奔流 C.雪花飘飘 D.灯光闪烁 2.某同学正确测量出木块的长为18.52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8.52 cm B.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52 cm C.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02 cm D.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5 cm 3.用同一把刻度尺按正确方法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共测了四次,其结果均不同,这说明( ) A.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定的 B.这四次测量结果都是不可靠的 C.测量不可避免地有误差 D.测量次数多了反而得不到正确结果 4.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5.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 h内行驶15 km;乙在3 min内行驶750 m;丙行驶100 m需24 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 ) A.甲最快,丙最慢 B.甲最慢,丙最快 C.乙最快,甲最慢 D.三人一样快 6.观察如图所示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7.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 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 m处的速度是6 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 m/s B.6.25 m/s C.6.75 m/s D.7.5 m/s 8.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 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C.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 t D.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尺测得的结果是____cm,乙尺测得的结果是____cm。两次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减小测量长度过程中的误差,可以采用的办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10.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敏的新铅笔上,小敏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 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______cm;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_____cm/s;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1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_______的。 12.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 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所示,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m/s(保留一位小数),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_______h。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____为参照物。” 13.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_______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三、简答题(5分) 14.“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如图所示,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的原因。 四、实验探究题 15.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

文档评论(0)

yyons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