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设计.docVIP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史实 教学重点:董仲舒儒学思想的内容、特点;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对董仲舒儒学思想的具体理解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情境导入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一、从“无为”到“有为”(背景) “道家哲学正好符合汉初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政策是除秦苛法,与民休息,使国家在长期的耗尽一切的战争后恢复元气。到元气恢复了,道家哲学就不再适用了,而需要一个进一步建设的纲领。统治者们在儒家学说中找到了它。”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汉初无为,休养生息 汉初,接秦之敝……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sì),而将相或乘牛车。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战国时期,道家学说中又产生了追求治身(养生)和治国的黄帝之学,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积极无为”的哲学观。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 汉初采用黄老学说,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如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士兵复原,给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徭役等。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将恢复和增强 2、武帝有为:解决社会潜伏的危机 材料一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会从以逆京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 ──《史记·匈奴列传》 汉武帝积极有为,采取措施如“推恩令”、设立中朝、盐铁专营、北击匈奴等。那么,在思想领域,汉武帝又提出什么样的政策呢?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1、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出董仲舒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也。” ——《汉书·董仲舒传》 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二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春秋繁露·基义》 为了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材料三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 ——《韩非子·忠孝》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 ——《春秋繁露·基义》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为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在社会道德方面提倡“三纲五常” 材料四 子曰:“道千乘(读作shèng.古代用四匹马拉着的兵车。)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

文档评论(0)

yyons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