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美丽的晋祠》
课件【三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从整体上把握本段的结构,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受、品读体味晋祠的水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品味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5、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以读促写,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学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7课《美丽的晋祠》的第2、3自然段,一起感受了晋祠山和树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的吗?(学生交流,老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感悟晋祠的水之美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第四自然段是围绕什么来写的?(板书:水)
(二)、快速浏览,找出总写水的特点的句子。(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板书)
1、指导体会顿号的作用
2、指导朗读
(三)文中哪些语句分别表现了水的这些特点呢?默读勾画相关语句,并作出批注。
交流:
1、第一个特点——多
A、抓住“这里”、“那里”、“桥下”、“亭中”、“路边”等词语体会到睡得数量多,并指导朗读。
B、这里写了几种水?(潭、渠、河、井、溪)什么是“渠”?指导朗读体会水的种类多。
C\、抓住“……细流脉脉”、“如线如缕”、“……碧波闪闪”、“如锦如缎”体会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妙处,指导朗读体会水的姿态美。
2、第二个特点——静
A、抓住“叮叮咚咚”体会“鸟鸣山更幽”,指导朗读。
B、“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和上文的哪一句话相呼应?
3、第三个特点——清
A、抓住“历历可见”体会水之清。
B、指导朗读
4、第四个特点——柔
A、指名读,想象柔和美,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B、出示动词想象画面。
C、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D、比较区别文中两个“绝”的不同意义。
(四)、学习总结部分
1、引读李白的诗句并区别引号的不同作用。
2、引读最后一句,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体会“漂”。
3、指导朗读。
三、感悟写法,大胆质疑
1、作者的写法中有没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
2、为了是文章更有条理,层次更清晰,可以怎样调整?
四、课后拓展,学以致用
用上今天学习到的方法来描绘我们美丽的校园。
学习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及泪品的独具匠心,感受晋祠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比喻、对偶、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晋祠的山和树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板书晋祠
1、师述:是啊!晋祠座落在我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的悬瓮山麓中,是一大片古建筑群。有近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美景如画,在苍都的树林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历史文物古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晋祠的美丽,常常地吸引作家梁衡,他游览了晋祠之后,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这篇《美丽的晋祠》,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领略晋祠的美丽。
2、齐读课题
①同学们晋祠的“祠”是平翘音,来大家再读一遍,而且祠是“示字旁”,这儿只有一点,大家用手写一写。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新词的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练。
2、分词出示生字词,大家刚才把课文很认真地读了一遍,读准读顺吗?现存老师来检查一下。
草木萧疏拾级登山周柏唐槐虬枝弯曲老妪负水偃卧草蔓荫护
3、师述:现在,请你们再一次读读课文,找到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指名回答
②再读读这句话,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③齐读这一自然段
④老师板书:在山、在树、在水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晋祠的美在山,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晋祠的山美在哪,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
①生:巍巍的长长的
生: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晋祠的山这两个特点?
生:从这个拥字体会到:这个字既准确地表达出山与晋祠之问的地理关系——晋祠在群山怀抱之中,又巧妙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对晋祠的“呵护”写得充满温情,谁来读读,传递出这脉脉温情。
再指名读这一句
②师过渡:刚才你们读的这一句话写出了山的形美,晋祠的山不仅形美,而且色彩也很美,出示课件,看这两句多工整啊!作者用对偶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晋祠山西幅绚丽的画面。
谁来读读这两句,男女生配合读
师评价:真美,真让人感
师述:同学们,通读你们读,让我感到晋祠的春、秋天太美了,你们能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