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原理理论计算作为科学发现的工具-物理学会.DOCVIP

第一原理理论计算作为科学发现的工具-物理学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理雙月刊(廿七卷四期)2005年8月 PAGE 591 第一原理理論計算作為科學發現的工具: 磁鐵礦(magnetite)之電荷-軌道秩序(charge-orbital ordering)和Verwey相變 文/鄭弘泰 1. 前言 磁鐵礦 (Fe3O4) 是人類最早發現也最早學會使用的磁性物質,數千年來人類一直將其用於羅盤之類的方向指引工具上,以不致於迷失在荒野中和大海上,近年來亦有報告指出部分候鳥遷徙定向機制亦與其體內微量磁鐵礦有關。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開始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對磁鐵礦作詳細研究,最重要的發現首推1940年代 Verwey 發現在溫度降至絕對溫度120K時,Fe3O4 的電阻升高兩個數量級而由導電材料變成絕緣體[1],這個金屬-絕緣(metal-insulator) 一階相變 (first-order transition) 即稱為 Verwey 相變。Verwey 認為這個金屬-絕緣相變是個電荷有序-無序相變(charge order-disorder transition),然而60多年來,實驗與理論物理科學家一直無法證實磁鐵礦低溫相中之電荷是否有序排列而有無數爭論[2],因此磁鐵礦之Verwey 相變機制可說是個世紀之謎。最近幾年我們發現在Fe3O4 低溫相中不但有電荷有序排列的現象,更有軌域有序排列(orbital ordering)的現象,而且後者更有穩定前者之作用[3],將詳述於本文中。另外1984年理論物理學家亦發現Fe3O4高溫相是個半金屬(half-metal)[4]:自旋向上及自旋向下兩種電子只有一種能導電。這種半金屬性質更可運用到近十年來非常熱門的自旋電子學(spintronics)中,而使最近數年對磁鐵礦之研究蓬勃發展[2]。 2. 電荷有序排列及軌域有序排列 電荷有序排列 (charge ordering) 及軌域有序排列 (orbital ordering) 是近年來實驗與理論物理學家都很感興趣的熱門課題。電荷有序排列常見於過渡金屬氧化物如具磁阻效應之錳氧化物[5] (magnetoresistive manganites),或是超導銅氧化物 [6] (superconducting cuprates)。此現象為電荷載子 (charge carrier) 因庫倫斥力 (Coulomb repulsion),晶格扭曲 (lattice distortion),電荷密度波 (charge density wave),聲子效應 (phonon effect),...等因素而造成其侷域(localize)在實空間(real space)中之特定離子晶格點(ionic site)上,而形成相同元素在不同晶格點上卻有不同之離子價數(ionicity)。例如Fe3O4低溫相中,不同晶格點上即有二價鐵及三價鐵之不同。而常伴隨著電荷有序排列出現的軌域有序排列則是電荷載子不但因上述原因侷域在特定離子位子上,更佔據特定軌域而使實空間之電荷分佈呈現特定秩序。例如Fe3O4低溫相之二價鐵中,自旋向下之3d-t2g電子在不同晶格點佔據不同之dxy, dyz 及 dzx 軌域[3]。將詳述於下。 3. 磁鐵礦及 Verwey 相變 磁鐵礦被認為是混合價(mixed-valence) 3d過渡金屬氧化,其化學式為FeA3+[Fe2+Fe3+]BO4。室溫時磁鐵礦是立方尖晶石結構 (cubic spinel structure) (如圖 1),其中鐵有 A 及 B 位子 (site) 之區別,1/3 的鐵佔據 A-site,為三價鐵,2/3 的鐵佔據 B-site,二價 圖1. 磁鐵礦高溫相立方尖晶石結構,紅,綠,及藍球代表 A-site鐵,B-site鐵,及氧離子。 鐵及三價鐵各半,A-site及B-site鐵的磁矩方向相反,但未完全抵消,形成亞鐵磁態(ferrimagnetic state)。室溫時二價鐵及三價鐵在不同B-site上迅速跳躍,而形成電荷無序導電態。低於120K時,二價鐵及三價鐵即侷域在特定B-site上,不再跳躍,而形成電荷有序絕緣態。伴隨著Verwey金屬-絕緣相變,其晶格亦從立方尖晶石結構轉變成如圖2(a)之單斜晶體結構(monoclinic lattice structure)。Verwey曾提出二價鐵及三價鐵侷域在接續的(001)面上,然而此模型並未被實驗證實。60多年來已有無數相關磁鐵礦之研究,然而電荷有序排列的存在與否,及Verwey相變機制卻始終沒有解答。 4. 磁鐵礦低溫相之晶格結構及計算方法 幾年前Wright [7]等人詳細量測磁鐵礦低溫相之晶格結構,發現Fe(B)-O鍵長可分成兩組,可據以推斷B-site鐵可大體分成多電荷(charge-rich)與少電荷 (charge-p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