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相关重点理论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心理学相关重点理论复习 1.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一、关于学习理论的基本介绍 (一)何谓学习?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二)对学习的研究和学习理论的流派 1、最早对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德,1885) 2、最早对动物进行学习实验研究的则是美国的桑代克(1898) 二、斯金纳的强化原理 (一)斯金纳箱和“操作性反应” 1、刺激引发的反应——应答性反应 有机体“习得”后发出的反应——操作性反应 2、维系“操作性反应”的关键是:强化 “强化物”是指使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 3、正强化和负强化 (1)正强化:增加刺激,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 (2)负强化:减少或取消刺激,反应概率增加 (二)强化的安排及效果 1、两种选择:①连续强化,即每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②间歇强化:即并不是每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比例强化安排:如每5次正确反应给予一次强化;间隔强化安排:如每5分钟对正确反应给予一次强化) 2、不同强化安排的效果 ①最初学习给予连续强化,学习速度就会比较快。 ②连续强化—间歇强化 固定强化—变化强化 比例强化的比例高—比例低 ③最佳组合:最初连续强化安排——然后固定间隔强化安排——最后变化比例强化安排 3、负强化与惩罚 ★反对惩罚: ①惩罚只是教人不该做什么,而不是教人该做什么。 ②惩罚只能抑制而不能消除不良行为。 ③惩罚会导致消极情绪,甚至逆反心理。 ★也有作用: 惩罚至少在抑制不良行为方面是非常有效的。避免危害扩大。 三、几点启发 1、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要适时给予强化 2、与其给予惩罚来抑制落后,还不如给予奖励来倡导进步 3、以奖励为主导,在非得给予惩罚时,须注意: 第一,要充分利用惩罚的反应抑制期,引导其朝积极的方面发展。 第二,惩罚处理要及时,延迟的惩罚可能是无效的。 除了外部干预(强化)来促使学习效果的显现外,还应该思考: 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自觉?教是为了不教 进一步研究学习主体——学生的主动认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 1.建构主义对新课程学习观的影响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收者,他要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个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因此学习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因此,新课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传统式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 2.建构主义对新课程教学观的影响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据此,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因此,教学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一.含义: 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engcheng1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