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2课 心理健康哆唻咪 心灵故事:健康谈 心海导航:心理健康谈 心理体验:参与·感受 成长工作坊:且思·且行 拓展性训练:心随我动 教学环节 看一看,他们健康吗? 最近心情很糟糕! 哎呀,肚子好痛啊! 我怎么一看书就困啊! 让你不理我!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身体健康 是健康的基础,指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 社会适应健康 就是自己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理解和接受,使自己在各种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在各种社会环境下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道德健康 就是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善恶、美丑、荣辱、是非的能力,能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来约束、支配自己的言行,愿为人们的幸福做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0个标准(1)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0个标准(2) 体重适当,体形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头发光泽,无头屑; 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什么是心理健康? 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怎样正确理解心理健康? 根据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观点,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和谐;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无心理疾病 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10条(1) 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 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认同。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10条(2) 控制自我: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的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做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 完善自我:能不断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10条(3) 发展自我: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自己的人格。 调适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10条(4) 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且理想与目标切合实际。 满足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古代医圣华佗说:“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当代著名作家、心理咨询师毕淑敏说:“一个人,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就会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心的渴求,这是进步和文明的表现,是现代社会不可阻挡的趋势。” 温馨提示 心理健康与否的界限是相对的,正常与异常更像是连续体的两端,没有明显的分水岭。 心理健康不是某种固定的状态,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因社会的、心理的、生理的或家庭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 个体心理健康与否可以与常态人群相比较,年龄相仿的人,在心理上应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个体心理是否健康还可以与自身的惯常心理和行为相比较。当反差很大时,则反映现时可能正在受到某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温馨提示 在人的心理健康上存在着一个广泛的灰色区域。具体地说,如果将人的精神健康比作白色,精神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域,世间大多数人的精神状况都散落在这一灰色区域内。 灰色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浅灰色与深灰色两区域。浅灰色区的人只有心理冲突而无人格变态;深灰色区的人则患有种种异常人格和神经症。浅灰色区与深灰色区之间无明确界限。 心理健康“灰色区示意图” 健康人格自信心高适应力强 各种由生活、人际关系压力产生的心理冲突 各种变态人格、人格异常与障碍 精神病患者 纯白 浅灰 深灰 纯黑 温馨提示 浅灰色区的人应进行心理咨询,全面、深刻地认识影响正常生活的内外矛盾,积极地适应和解决,最终缓解由此产生的心理冲突与压抑,获得内心的和谐,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3课+追求人生理想+第一框+第3目【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2011年考研英语二真题及答案解析.pdf VIP
- 《建筑施工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pdf
- 面向教学评价的情感分类.pptx VIP
- 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高中数学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教学课件】.pptx VIP
- 《中药材炮制加工方法图解》.pdf VIP
-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40篇).pdf VIP
- 羊群效应——一个班级最可怕的存在!--高一上学期班级凝聚力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Apple 环保系统操作说明FMD_Portal_TRM_Training.pdf
- 厄瓜多尔介绍PPT.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