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林宗匠 司馬光
(1019 ~1086 )
作者:李剛興
一、生於貴胄之家 勤奮好學忘寢餐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學人稱“涑水先生”,
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 年),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 年)。其家世代貴
胄,遠祖是西晉皇族平安獻王司馬孚,原籍河內(今河南沁陽)。司馬孚之裔司
馬陽,是北魏的征東大將軍,死後葬于陝州夏縣涑水鄉的高堠裡,其子孫便於此
地家居,因以為籍貫。此後這個家族的政治地位開始下降,司馬光的高祖司馬休,
曾祖司馬政、伯祖司馬炳皆因五代戰亂沒有做官。到了北宋初年,司馬光的祖父
司馬炫又考中了進士,當了官。司馬炫雖然只做過縣官,但卻是一位很有名氣的
人,此人“以氣節著鄉里”,他在陝州富平縣為縣令不久,就使“境內大治”(《富
平縣誌》卷7 )。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官居四品,位至天章閣待制,“以清直
仁厚聞於天下,號稱一時名臣。”(蘇軾《司馬文正公行狀》)司馬光的堂兄司
馬裡,也是進士出身,官至太常寺少卿。
司馬光的先輩和堂兄六七人都是進士出身,他們多是好學之士,愛好詩文,
其家族世代書香,“篤學力行”,是一個具有文化傳統和學問素養的文明家族。
他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薰陶。司馬光就是生長在這樣一個貴胄之家和書香門第,
又是在品行端方,為官清廉,很有素養的父親嚴格培育下成長起來的。
司馬池對子女的家教很嚴,他有3 個兒子,司馬光最小,但他並不溺愛,從
小就注意從多方面進行嚴格的教育,使他從小就養成了誠實、節儉和刻苦學習的
良好習慣。有一次,司馬光想吃青胡桃,姐姐給他剝皮,沒有剝開,就走開了,
一個心靈手巧的女僕先用開水湯了一會兒,就剝開了,後來姐姐走來,問他是誰
剝開的,司馬光謊稱是自己剝開的。這話被父親聽到了,便嚴厲地訓斥他說:“小
子何得謾語!”此後,他再也不說假話了。這時他只有五歲。許多年後,司馬光
做了官,有人問他待人律己以何為重?他答的是一個“誠”字,再問他從何做起,
他說:從不說假話做起。由於他以誠為一生處事的信條,後來的朱熹說他是“腳
踏實地之人”(朱高《三朝名臣言行錄》卷7 )。
司馬光六歲的時候,父親就教他讀書,還常常講些少年有為,勤奮好學的人
的事蹟來鼓勵他努力上進,使他逐漸養成了勤奮學習的習慣。開始讀書時,他不
懂書中的意思,記得不快,往往同伴都背熟了,他還不會,於是他便加倍努力,
不參加遊戲活動,獨自苦讀,直到爛熟為止。他懂得時間的寶貴,不貪睡眠,用
一截圓木做枕,稱為“警枕”。每天晚上,“警枕”一滾動,他便立刻起來,開
始讀書。7 歲時開始學習《左氏春秋》,“大愛之”,剛聽老師講完,便講給家
裡人聽,“即了其大義,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寒渴暑。”(顧棟高《司馬溫
公年譜》,以下簡稱《年譜》)這樣,他到15 歲時,便“於書無所不通,文辭醇
深,有兩漢風。”(同上)並且學得很扎實,以至“終身不忘”。到成年以後一
直保持著這種刻苦學習的習慣,儘量不放過一點學習時間,甚至在馬上,或夜不
成寐之時,他不是讀書,就是思考問題。
他在學習上不只是死記硬背,更能開動腦筋,勤於思考,堅持了“朝誦之,
夕思之”的誦讀與理解並重的方法。司馬光從勤讀善思中產生了學習的癖好,這
在他後來的一首詩中寫道:“聖賢述事業,細大無不實,高出萬古表,遠窮四海
端。于中苟待趣,自可忘寢餐。”(《傳家集》卷2 )由於他勤於思考,很早就
表現出自己的聰明和才華,在他7 歲時,一天同幾個小孩在院子裡玩,院子裡放
著一日盛滿了水的大缸,夥伴們正玩得高興時,一個爬上大缸的小孩不小心掉入
了缸中,其他的小孩看到這種情景,嚇得紛紛跑掉。這時,只有司馬光十分冷靜,
他搬起一塊石頭,擊破大缸,水流出來後,那小孩便得救了。這件事很快被傳佈
出來,有人把它畫成《小兒擊甕圖》,在京都(開封)、洛陽一帶廣為流傳。
司馬光的家庭雖然很富裕,但在他父親的節儉之風影響之下,從小就不喜華
靡,大人給他金銀美服,他不願接受。以至考中進士,去參加聞喜宴時,別人都
戴了花,他卻不戴,當時一個同年告訴他,這花是皇帝所賜,不可違抗,他才戴
上。以後他做了大官,在生活上仍然保持了儉樸作風,“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
純有帛”(丁傳靖 《宋人軼事彙編》卷11 )。節儉作風在司馬光身上確是事實,
人們從1961 年文物出版社影印的《宋司馬光通鑒稿》中可以看到,他用的稿紙
竟是用過的廢紙,是先用淡墨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