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三语文一二轮总复习高分技巧:北京2002-2019年十八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详解.ppt

2020-2021年高三语文一二轮总复习高分技巧:北京2002-2019年十八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谢谢! 谢谢! ②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 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 ② 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19.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要点一: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 要点二: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作者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也直接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的能力。景色上,《醉翁亭记》是在整体描写琅琊山的景色,表现出不同季节景色的变化,视觉、听觉、嗅觉均有所涉及;《醉翁操》重在写泉鸣空涧的声音,表现泉水的清越响亮,相比之下,前者描写的范围更广。《醉翁亭记》中所描写的景色以“热闹”为主,表现出太守与民同游的其乐融融;《醉翁操》则重在写空山的寂静,突显出泉水的天籁之声,一动一静,所营造的氛围是截然不同的。情怀上,《醉翁操》既体现出了欧阳修以山水自适的雅趣,也抒发了作者苏轼对山水的体悟与向往、对欧阳修的怀念、对物是人非的感伤,而占主导地位的便是一种伤时感事的情怀。答题时,重点要放在对《醉翁操》的分析上,同时注意要有“对比”,不能将《醉翁亭记》完全抛开作答。 二、(2016北京,15—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12分) 西 村 陆 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注]????①耿:微明的样子。 【2016年北京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A 1.答案????A “往岁求浆忆叩门”中的“往岁”二字表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的往事,“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是作者作此诗的时间,而非“叩门求浆”的时间。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 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  )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B 2.答案????B “声色兼备”即为视听结合的手法。A.“歌管”和“风 摇九子铃”只是体现了听觉,没有体现视觉。B.“笛声”体现了听觉, “红旗”“天山雪”一红一白体现了视觉。C.“争白”和“放红”只 是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D.“留酸”体现了味觉,“分绿”体现了视觉。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 答:???????? ???? 3.答案 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解析 本题可以通过对两首诗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来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a-lanrongr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