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虚词-程凡2019.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虚词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 1.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介词动词“作出”、“制定”“替”、“给”六王毕,四海一 黄鹤一去不复返动词 统一副词 一旦岂取之易守之难乎令壮者无取老妇留取丹心照汗青 夺取动词通娶助词2.辨明用法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副词代上文的“君子”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3.通晓古今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学不可以已A、少数沿用下来B、有的完全消失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4.注意特殊现象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1) 兼词投诸渤海之北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2) 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一、“而”的用法:(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六国论》)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 (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之”的用法:二、(一).用作动词,可译为“到”如: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二).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三)助词 1.结构助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2.音节助词。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久之 顷之 3.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毛遂自荐》)4.?宾语前置与定语后置的标志。夫晋,何厌之有!马之千里者?的破灭之道也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音节助词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指“土地”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音节助词有如此之势的“定语后置标志”或“代词这样”苟以天下之大“何”的用法三、(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发问,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2、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二).用作副词。 1、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程度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三).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1、“何如”常用于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