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牛人在大城市也买不起房杜甫白居易只能住燕郊苏辙70岁才在首都周边买房.docVIP

古代牛人在大城市也买不起房杜甫白居易只能住燕郊苏辙70岁才在首都周边买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牛人在大城市也买不起房:杜甫白居易只能住“燕郊”,苏辙70岁才在首都周边买房 2017-03-21 十年砍柴 国家人文历史 成都杜甫草堂 首发于公众号“财经”?(微信ID:mycaijing),经作者授权转载。 1 杜甫、白居易不得不住在“燕郊” 来,来,来,我们先复习一下中学语文课本,背诵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名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首诗的背景不用多加解释了。安史之乱后,杜甫流落到巴蜀,在成都郊区好不容易盖了一栋茅屋,可一场大风雨把屋顶的茅草吹走,“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当时的成都类似抗战时期的大后方重庆、成都和昆明等都市,关中避乱的人涌进来很多,房价飙升,拥有几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殊为不易。老杜一生流离颠沛,他在成都的这个草堂,算是他很好的栖息地了,所以为此他写过: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欣喜之情,跃然纸上。安史之乱前,杜甫在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生活了十年,生活比在成都还艰难。 在长安的前几年,杜甫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有时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采草药,拿到市场出售以生活。有时去买政府为救济灾民而低价出售的粮食。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杜甫患了疟疾,九死一生,多日没能吃上一段饭。病愈后他去一位叫王倚的青年的家门口,王倚看到杜甫的样子,问清原委之后,十分同情,虽说自己家境也不富裕,但买肉买酒,热情地招待了他。杜甫为此写下了《病后遇王倚饮赠歌》,酬谢其一饭之恩: 遣人向市赊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 长安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静如练。 兼求富豪且割鲜,密沽斗酒谐终宴。 故人情义晚谁似,令我手脚轻欲漩。 老马为驹信不虚,当时得意况深眷。 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任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说白点就是武器库管理员。仍然俸禄低微,当年十一月,他从长安回奉先的家,眼睁睁看到小儿子饿死。吃饭都成问题,要在长安居住就更难了,杜甫曾一度把家眷接到长安城南的下杜城,不久因生计问题而迁移到长安东北两百多里的奉先(今陕西蒲城县),寄居在县署公舍里。——这相当于在保定买房居住,在北京上班呀。比住燕郊的人还惨呀。唐代大诗人中,除了王维这样的官二代,能在长安轻松置产,其他诗人居京多不容易。比杜甫晚生许多年的白居易,河南新郑人,史载: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这是顾况对后辈的鼓励,其实白居易的“京漂”生活也是很艰难的。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白居易这一年32岁,虽然先后通过了礼部的科举考试和吏部的选拔考试,在秘书省做校书郎,成了有编制的公务员。但他的薪水无法在长安买房,只能在城东的常乐坊租了已故宰相关播家的一个亭子住了下来。 34岁那年,白居易把母亲和弟弟接到长安来一起住,但是一个亭子怎么能住得下呢?于是,他只得在长安周边的渭南义津乡津贤里金氏村买地建了处宅子,一家人总算住下来。旬休时,白居易骑着马赶到渭南与家人团聚,第二天回长安上班。他曾写了一首《新构亭台示诸弟侄》记述乡居的环境: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风景虽美,可上班的成本太高了。 说完了唐朝,咱们再说说宋朝,以唐宋八大家占三席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为例。 2 苏辙七十岁才在环首都三线城市买了房 嘉佑元年(1056)五月,三苏从四川眉山抵达京城汴梁。在汴梁,父子三人只能寄宿在寺庙,然后参加礼部的初试和第二年春天的省试,两兄弟同登进士第,父亲苏洵落榜。不久苏轼的母亲程氏去世后,父子三人回四川料理丧事,嘉佑四年再回到东京。 清明上河图【局部】 汴梁当时是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繁华程度天下第一,看看《清明上河图》就知道了。精英们挤破头来汴梁,自然抬高了房价。王禹偁在《李氏园亭记》中说:“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连贵为宰相的寇准也感叹:“历富贵四十年,无田园邸舍,入谨则住僧舍或僦居。” 赏识苏东坡的恩师欧阳修曾在《答梅圣俞大雨见寄》的诗中说: 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 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 邻注涌沟窦,街流溢庭除。 作为文坛领袖的欧阳修只能租住在污水横流、鱼龙混杂的街区。苏氏父子要在汴梁拥有一套宅子自然比登天还难。当时宋王朝推崇孝道,作为大儿子的苏轼被外放做官,从陕西凤翔担任判官开始,辗转各地,官场蹉跎。他的弟弟苏

文档评论(0)

151****0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