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特定检验方法 ①棉织品、毛织品、化纤的鉴别——采用灼烧法 ②硬水和软水的鉴别 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鉴别。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 ③化肥的鉴别 a.看外观:氮肥、钾肥都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b.加水:氮肥、钾肥都溶于水;磷肥大多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c.加熟石灰研磨:铵态氮肥(铵盐)能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④假黄金的鉴别 假黄金通常是用铜锌合金伪造的,可用盐酸加以鉴别,如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中含锌,是假黄金。 ⑤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鉴别 取样,加热,能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能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 【典例1】(2011·苏州中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 ) A.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经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的气体不一定是一氧化碳 D.尝一下,有咸味的白色固体一定是食盐 【解析】选C。活泼金属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无色的氢气;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甲烷燃烧火焰也呈现蓝色;有许多盐有咸味,如有毒的亚硝酸钠。 1.主要考查方式 气体混合物的除杂或分离;利用过滤、结晶、蒸馏等方法分离与提纯混合物;金属混合物的分离与除杂;酸、碱、盐溶液中某杂质离子的除去等。 2.分离提纯混合物常用的方法 (1)物理方法及适用范围: (2)化学方法 ①沉淀法:将混合物中某种成分与某一试剂反应生成沉淀而 分离出来。 ②气化法:将混合物中某种成分与某一试剂反应生成气体而 分离出来。 ③转化法:将杂质用化学试剂转化为待提纯物。 ④酸、碱反应法:用酸或碱把杂质转化为可溶性物质而除去。 (3)注意:当某物质所含的杂质不止一种时,可先考虑物理方 法除去(或分离)一种或几种杂质,然后再用化学方法除去其 余杂质。 3.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的问题 (1)分离与提纯不同 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开,要保留其中各种物质,且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提纯:需加入试剂除去杂质,被提纯物质必须恢复原状态且不能引入新杂质,具体要求是:不增、不减、简便、安全、试剂易得、效果最好。 (2)分离提纯三原则: 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主要成分);易分离(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等,易分离除去)。 (3)明确除杂的几个优化原则: ①若同时有几种方法能除去杂质,则选用步骤简单、操作简便、除杂最干净的方法; ②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主体物质量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③先考虑物理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蒸馏、升华等),再用化学方法(如沉淀法、吸收法、转化法等) 【典例2】(2011·济宁中考)下面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混合物 思路方法 选用物质 A.CO2(CO) 点燃 空气 B.NaOH(Na2CO3) 沉淀、过滤 石灰乳[Ca(OH)2] C.FeCl2(CuCl2) 置换、过滤 铁粉 D.NaCl(MgCl2) 沉淀、过滤 NaOH 【解析】选A。A选项中因为有CO2的存在,CO只是少量的杂质,无法被点燃;B选项中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NaOH和CaCO3沉淀,将沉淀过滤即可;C选项中铁粉与CuCl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Cl2和Cu,过滤除去Cu即可;D选项中NaOH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NaCl,将沉淀过滤即可。 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物质的特征性质,利用已知实验现象或相互转化关系进行判断推理,确定物质的名称或成分。 1.主要考查方式 (1)气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推断 (2)确定混合物中一定、可能或没有的物质的推断 (3)离子组合物质的推断 (4)开放性推断(答案不惟一)等 2.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解题思路: (2)明确物质推断的一般方法: ①一点击破,顺逆推断 抓住“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用顺向或逆向或由两边向中间推断,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②相遇组合,对比推断 采用类似数学中的“相遇”方法用图中列出的各物质反应次数,再由各物质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列出各物质反应次数,然后对号入座推断出各物质。 ③提出假设,讨论推断 在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后进行反复验证,逐步缩小范围,排除不合题意的结论。 (3)找准推断的突破口: 推断物质时常借助物质的特征性质或反应时的特征现象作为解题的突破口,下列是初中应掌握的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红色:红磷(P)、氧化铁(Fe2O3) 黄色:硫粉(S)、氯化铁(FeCl3)及其他三价铁盐溶液(Fe3+) 蓝色:胆矾(CuSO4·5H2O)、氢氧化铜[C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综合项目工程进度款支付审批作业流程.doc VIP
-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17课 制作网页展活动 课件.pptx VIP
- 1 爱的细节PPT_HSK5 标准教程上.pptx VIP
- 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课件 (6).pptx VIP
- 【新教材】2025-2026学年湘美版(2024)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pdf
- 1 看图讲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教学设计 2025岭南版美术一年级上册.doc
- 植物群落物种共存机制.pptx VIP
- 2025入党申请书___5篇.docx VIP
- 三角函数与导数的结合.pdf VIP
- Unit 3 Fascinating Parks 词汇讲义(无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