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春秋战国的教育.ppt

  1.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大学》 (一)大学的教育目的-三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二)大学教育的学习程序-八条目 1、格物、致知 2、诚意、正心、修身 3、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诚。意诚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 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国治。国治而後天下平。“ ”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 三、《中庸》 (一)人生哲学: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 ???? (二)人生修养的基本途径:循性而行和积极学习。 ???? (三)知识获得的基本环节: ???? “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循性而行积极学习 1、循性而行:就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进而达到对外部世界的体认,即“自诚明”或“尊德性”。 2、积极学习。就是通过向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即“自明诚”或“道问学”。 第二章复习题 1、试析官学衰落的原因。 2、简析私学的特点及其成因。 3、试析私学兴起的作用和意义。 4、分析“稷下学宫”的历史地位。 5、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 6、评说儒家关于经济、政治与教育三者关系的论述。 7、分析“有教无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8、你认为《学记》是否中国古代教育学的成熟著作?请说明理由。 9、试述儒、墨、道、法四个学派教育思想的历史命运以及当代启示。 10、试比较孟、荀教育作用论的异同。 11、名词解释:有教无类;“三表法”;稷下学宫;虚壹而静;三纲八条目 1、由“传统文盲”引发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2、浅谈孔子儒家思想对教师的影响 3、浅谈学校管理的“无为而治”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 2、“积”与“锲而不舍” “积”就是积伪。他说“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积就是主观的努力,学习知识,修养德行,要专心一致,加日悬久,要积善而不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过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解蔽与兼陈中衡的认识方法 在认识过程中,人们往往容易形成片面的认识, 这就叫“蔽”。于是荀子提出要“解蔽”,解蔽的方法就是“兼陈中衡”。 “兼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方面或各种情况都展示出来,陈列出来。“中衡”就是通过比较权衡而确定和选择适当的、中正的。 4、虚壹而静的治学态度 所谓“虚”,指不要先入为主,不让已有的知识成为一种排他性的成见,妨碍对新知识的接受。 所谓“壹”,就是不能对此一事物的认识妨碍对彼一事物的认识 。 所谓“静”,不是不动,而是不要让毫无根据的梦想和感情冲动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5、学以致用 荀况很明确的指出,学习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增长知识上,而是要付诸应用,他说“学至于行而止矣”,反对那种“入乎耳,出乎口”的空谈学风。 他说,君子对于道就应该“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 (五)论教师 1、把尊师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将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位置。 2、通过施教参与国家治理(师法) 3、对教师的要求:“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1、孟子教育思想的后续发展? 2、比较孔荀教师思想的异同? 3、比较孟荀教育思想的异同? 4、荀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发? 思考题: (一)相同点 1、人性从何而来:都认为是与生俱来的,是唯心的。 2、教育作用:肯定教育的作用,但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发展人性;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改造人性。 3、教育目的及内容:封建道德教育 孟荀教育思想的异同 (二)不同点 1、人性是什么:孟子认为是人的道德性,荀子认为是人的自然性。人性性质不同:性善/性恶 2、教学方法:孟子主张“内发”;荀子主张“外铄” 3、学思:孟子重视思;荀子重视学 4、教学过程:孟子认为是“存养”“内省”“自得”的过程;

文档评论(0)

444885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1121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