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圈层间的相互作用8-13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与地面的能量平衡 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同时也在发射长波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少部分散失到地外空间。大气的长波辐射是多方向的,向下的长波辐射返回地面,叫做逆辐射,向上的长波辐射有可能散失到地外空间。地面还在不断地向大气输送显热与潜热。但总体上,地面与大气都保持着能量的平衡。 第 十 三 章 各纬度能量平衡与极向热输送(Strahler,1997) 作为整个地球表层系统,从年平均状况来说,能量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对于地球表层的各个部分来说,能量却不一定是平衡的。实际上,在低纬度地区是能量过剩区域;而高纬度地区是能量亏损区域。因此在地表存在着极向热输送。 第 十 三 章 圈层间的主要水分循环 蒸发、蒸腾使水变为水蒸气,从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进入大气圈,水蒸气在大气圈中随大气环流而运动,最后以降雨、降雪等形式回到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第 十 三 章 碳 循 环(Strahler) 第 十 三 章 氧 循 环(Strahler) 第 十 三 章 氮 循 环(Strahler) 第 十 三 章 矿质循环 第 十 三 章 地球上的热量带 实际上地球上的热量带有7个,即热带、南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由于热量的不同,导致了各个地带的地表环境不同。当然有些热量带可进一步细分。纬度地带性规律是全球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 十 三 章 植被随干燥度的变化 干湿度分带性是大陆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宽广的大陆上,尤其是季风大陆区,比较明显。 由于降水的分带性,导致了植被、土壤也呈现出类似的分带性。植被由沿海地区的森林向陆地逐渐变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植被类型与干燥度之间的关系见下图。 第 十 三 章 山地垂直带 第 十 三 章 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气相物质组成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构成土壤系统的物质基础。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及一些活的微生物。液相主要是土壤水,气相则是土壤中的空气。按重量计,矿物质占固相部分的95%,有机质占5%左右;按容积算,典型土壤中的矿物质占38%,有机质占12%,液相与气相合占50%。但液相与气相呈相互消长关系,消长幅度在15%~35%之间。 第 十 三 章 土壤水循环 土壤水是土壤重要的组成成分和重要的肥力因素。它不仅是植物生活的必需物质,而且还是土壤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介质。 土壤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灌溉水和大气凝结水,而主要损耗于土壤蒸发、植物吸收、植物蒸腾和水的渗漏与径流。 第 十 三 章 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的比较 土壤空气 大 气 CO2 O2 H2O N2 0.15%-0.65% 10.36%-20.73% 70% 78%-86% 0.033% 20.96% 4% 78.1% 土壤空气是指土壤空隙中存在的各种气体混合物。土壤空气主要来自大气,其组成成分与大气组成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土壤生命活动的影响,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高,氧的含量却比空气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只有0.033%。而土壤空气中却高达0.15%~0.65%,比大气高出一个数量级;大气中的氧含量为20.96%,而土壤空气中的氧含量却只有10.36%~20.73%,通气不良的土壤只有10%左右。 第 十 三 章 国际土壤协会土壤发生层次划分方案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就是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每一种成土类型都有其特征性的土层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土壤剖面。 天然土壤剖面过去通常采用道库恰耶夫的划分方案,即腐殖质聚积层(A)、过渡层(B)和母质层(C)。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了新的土壤发生层次划分方案,将天然土壤划分为六个发生层:有机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和母岩层(R)。 第 十 三 章 美国土壤质地分类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大小、粗细及其匹配状况。一般土壤质地分为沙土、壤土和粘土,中间还有一些过度类型。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水、空气和热量的运动,也影响养分的转化,影响土壤的性质。 第 十 三 章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和亚纲 第 十 三 章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 第 十 三 章 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关系(Bridge world Soil) 植被的类型决定土壤的类型,地带性土壤往往与特定的植被类型相对应。例如,在温带,从针叶林、阔叶林到高草草原、矮草草原、半荒漠,对应于灰化土、淋溶土、黑钙土、栗钙土和灰色荒漠土。 第 十 三 章 峰林、峰丛、孤峰和喀斯特平原 第 十 三 章 洞穴喀斯特地貌 第 十 三 章 (电子教案) 作者:王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