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kevin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起步(1949~1956)(过渡时期) 经济恢复(1949~1952) 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探索与失误(1956~1966)十年探索时期 正确探索:中共八大(1956) 遭受挫折:三面红旗—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调整 劫难(1966~1976)十年文革时期 经济破坏 复苏1971---回升1975 经济破坏 探究: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    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提示: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革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认清主要矛盾 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认清国情,实事求是 第9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程标准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知识结构—改革历程 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改革策略 经济体制的改革------- 农村、城市的改革实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改革的深入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70年代的豆腐票和粉票 80年代的布票 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改善; 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 1、背景: 2、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 北京 3、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C、结束了“左”倾错误 D、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4、意义: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 思想 政治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思想路线:批判与确立 (1)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政治路线:抛弃与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方面发生什么样的转变? (3)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4)确定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组织路线:清算与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组织方面发生什么样的转变? (5)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6)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包括?:  ①政社合一,经营管理高度集中②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③④  D.①②③? 二、经济体制的改革 思考: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的? 农村 二、经济体制的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①历程: ②内容: 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土地的所有权依然属于集体 a.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获得巨大成就; b.后在全国广泛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①历程: ②内容: 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土地的所有权依然属于集体 ③意义: →由此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农民有了---自主权,克服了---弊端。 安徽、四川到全国推行 1.安徽省凤阳县,文革时每人每天口粮8两,不够吃,就用瓜代替。有人遍凤阳花鼓词唱到“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