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适应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doc

一年级新生适应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年级新生适应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摘 要】幼小衔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到儿童未来的发展。为了有效地减缓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焦虑,帮助他们从幼儿园学习生活平稳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可以尝试开发一套适应性课程,坚持课程、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在课程开发上强化基础性课程的整合和活动性课程以及“三习”课程的开发;在课程实施中强调适应性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秩序观念和学习习惯;在课程评价中关注过程,尊重差异,实施多元化评价。   【关键词】新生 适应性课程 开发实施   幼小衔接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幼小衔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儿童未来的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受到教师、家长以及政府的极大关注和重视。笔者于2015年6月参加了省教研室组织的小学“疑难问题”教学研讨会,研讨主题是“幼小衔接”。会上,与会者分组讨论了“省‘幼小衔接’指导意见(征求建议稿)”。2015年9月15日省教育厅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指导意见》。这些都为幼儿园和小学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对幼儿、小学的不同要求,特别强调了小学要坚持知识“零起点”教学,并放缓入学初始阶段的教学进度等等具体可操作的要求。为了落实省教育厅发布的指导意见,有效减缓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焦虑,帮助孩子由幼儿园学习生活平稳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让更多普通的孩子尽量缩短不适应期,笔者作为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组织了教师团队,尝试为一年级新生开发出一套适应性课程,坚持课程、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推动课程、教学、评价、管理改革的协同转变。这一课程的开发极具现实意义,能为执教一年级的教师提供最切实际的帮助,能使他们从思想认识到教学行为都真正做到“幼小衔接”的适应性教学与管理。   一、适应性课程的开发   课程目标:帮助一年级新生克服畏学、恐惧的心理,缓解学生入学的焦虑,帮助学生由幼儿园学习生活平稳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在轻松的适应性课程学习中,让学生喜欢学校生活,愿意和教师、同学交往,为新学期顺利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根据适应性课程目标、一年级课程内容及新生学情,我们进行了基础性课程的整合、活动性课程的开发及校园“三习”课程的开发。   (一)基础性课程的整合   现行基础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门类过多、内容重复、模块重合等。虽然不同的课程下的课时目标不同,但是在相同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整合。根据一年级基础课程内容及新生学情特点,我们进行了以下的整合:   (1)“品德与生活”与“语文”开学第一周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2)“美术”第一课《新朋友》制作名字牌与“音乐”第一课《好朋友》整合。   (3)“人?自然?社会”中的各项游戏活动和“实践活动课”整合。   (4)“人?自然?社会”与“班队活动课”整合,增加学生的技能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情绪管控能力。   (5)“数学”准备课与“人?自然?社会”中的“管理我们的物品”内容整合,结合数学的序列体验教学,学会有条理地整理学习用品。   (6)“语文”入学教育与“品德与生活”内容整合,开展如参观新校园、认识新同学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交流表达的机会,缓解入学的焦虑和不安。   (二)活动性课程的开发   儿童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权去欣赏和体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世界幼儿教育联合会主席奥德丽?柯蒂斯教授说:“We can learn less,but we should learn deeper.”意思是,我们可以学得少一点,但应该学得深入一些。任何学习都应当让儿童深入地探索和体验,才能获得真正的教育。为帮助学生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在环境、制度、课程、教育教学方法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和衔接,达到调节、观察和动手实践的目的,笔者所在学校开发了以下活动。   1.晨间微活动   俗语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间空气清新、舒心,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好时机。实践证明,开展多种形式的晨间活动,不仅能锻炼儿童肌体,增强体质,还能培养其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开发了微朗诵、微运动和微谈话的“三微”晨间活动。   2.半日调节活动   根据新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为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每天上午的第四节课安排不同的活动。同时结合“人?自然?社会”,制定如下调节活动:“做游戏”“玩小棒”“跳房子”“挑花线”“踢毽子”等。   3.午间观察活动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 观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观察活动分为:物体观察活动、展示观察活动、现象观察活动、户外观察活动四种活动类型。在适应周,根据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